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发运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发运使

发运使

官名。唐末曾置于扬州,以淮南节度使充。宋初置京畿东路水陆发运使,后专掌淮、浙、江、湖六路漕运,或兼掌茶盐之政。有副使,判官等为副职。又间有经制发运使、都大发运使等名目。官署称发运(使)司,南渡后渐废。

☚ 走马承受   转运使 ☛
发运使

发运使

官名。唐代始置。宋代初沿置后废。掌漕运、茶盐政令。《历代官制概略》: “发运使,官名。唐于陕州、宋初于京师均置水陆发运使,又置淮南、江、浙、荆湖发运使,专掌东南六路漕运,或兼制置茶、盐等事,南渡后渐废。” 《宋史·职官志》: “发运使、副判官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中都,而监制茶盐泉宝之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 贰师将军   法官 ☛

发运使

官名。掌输送江淮盐铁税利入京。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 改扬子盐铁留后置。

发运使

官名。宋初置。专掌淮、浙、江、湖六路储廪漕运至东京,并兼茶、盐、泉宝之政,有权举刺官吏不法之事。崇宁三年(1104),茶、盐始别差官提举。发运使下有副使,判官为其副手,其官署称发运使司或发运司。南宋初,惟领给降籴本、收籴米斛、广行储积,以备国用。绍兴二年(1132),其职事委漕臣。此后,时置时废。至乾道六年(1170)罢。

发运使

官名。唐末,江淮节度副大使高骈兼任盐铁转运使时有扬子院留后,以盐铁转运副使充任。广明中高骈奏改为发运使,发运使之名始见于此。宋初盐铁转运使已并入三使司,而犹有京畿东路水陆发运使。其后又置淮南、江浙、荆湖发运使,专掌东南六路漕运,或兼茶盐等事。佐官有副使与判官,有时仅置副使,不置使。发运使又称置制发运使,而以官秩特高者任使时则称都大发运使、都大制置发运使。南宋初发运使废置不常,乾道时罢废。发运使的官署称发运使司或发运司,先后置司于开封、真州、泗州等地。

发运使

差遣名。


职源与沿革

唐僖宗乾符间(874—879)始置发运使(《旧唐书·杨复光传》)。北宋建隆二年(961)九月十二日始设京畿东路发运使(《长编》卷2癸酉)。至道元年七月置江、淮、两浙发运使、副,咸平二年扩大为江、淮、两浙、荆湖六路发运使。四年又加“都大”二字,为都大发运使(《事物纪原》卷6《发运》)。景德三年二月二十日发运使使名定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都大发运使。”(《长编》卷62癸巳)。宣和三年六月十一日,发运使兼经制江、浙、淮、荆湖、福建七路财赋,去“都大”二字(《宋会要·职官》42之22)。南宋绍兴二年三月七日罢(《要录》卷52戊戌)。绍兴八年六月一日置“江淮荆浙闽广等路经制发运使”(《要录》卷120乙卯)。绍兴九年正月十六日去“发运”之名(《要录》卷125丁酉)。孝宗乾道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复置江浙、京湖、淮广、福建等路都大发运使(《宋会要·职官》42之55);十二月十八日罢(《中兴圣政》卷49)。


职掌

❶北宋时掌水陆联运(通过转般仓过渡)淮南路、江南东西路、两浙路、荆湖南北路六路七十二州岁供京师所需粮粟六百万石,年籴储一千二百万石。所存六百万石,以备荒年,不至供乏。且可视诸路凶、丰而平其籴,不至伤农。兼制东南诸路茶盐、财货之政,及刺举官吏之事(《考古编》卷7《发运司》、《要录》卷52戊戌、《宋史·职官志》7《发运使》)。
❷南宋初,唯朝廷给以本钱,使之籴买。后稍复总诸路漕运、调其盈虚之制,权势已远不及北宋时(《要录》卷122丁卯)。


品位

视差遣官所带官、阶、职。朝官多以郎官(如度支郎中、吏部郎中、度支员外郎),或侍从官(待制)以上充(《宋会要·职官》42之15、16、17、55)。位于转运使上(《长编》卷168戊子)。亦有以诸司使充者(《分纪》卷47)。


编制

一人或二人(《宋会要·职官》42之5、16)。


简称与别名

❶发运。《东都事略·张纶传》:“仁宗谓执政曰: ‘发运总六路之广,财货调用、币帛谷粟,岁千百万,宜得其人。’”《宋会要·职官》42之20:“发运使实总六路之赋入。”
❷部使者。《宋史 ·蒋之奇传》:“为福建转运判官。……迁淮东转运副使、……历江西、河北、陕西副使,……移淮南,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升发运使。……徙河北都转运使……。之奇为部使者十二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