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塞治术
牙周塞治术是利用一种塞治剂,覆盖于牙龈创面或填塞于牙间隙内以保护创面,并能止血、消炎、止痛和促进组织早期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牙周塞治术适应于: 牙周手术后保护创面,使组织在愈合期间免受损伤,阻止肉芽组织过度生长,防止感染。对外伤或术后松动的牙齿起暂时固定作用。对外伤、炎症、血液病等所致的急性牙龈出血起到止血作用。可暂时防止手术后的牙颈部过敏,也可配合脱敏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及消除浅的牙周袋。在龈下刮治前先予以塞治,使牙周袋扩张、龈缘退缩而便于操作。颈部龈缘下的龋洞充填及牙体修复在术前先予塞治使龈缘退缩,以便操作。
牙周塞治剂的成分及配制。粉剂:氧化锌85g、松香粉10g、鞣酸5g,石棉纤维适量。液体:丁香油酚。配制粉剂时在无菌条件下先将松香研细,加入氧化锌、鞣酸,充分研匀,过筛后保存于密封的容器内勿使受潮,使用时与丁香油酚调拌成糊状。本剂硬化速度受气温影响,一般在天热时硬化很快,故配方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变动。如硬固太快可增加氧化锌而减少松香粉,或在液体内加以适量的植物油以延缓硬化的速度。
塞治方法:局部防湿止血,以免影响粘附。调拌塞治剂时,先调成糊剂,然后以粉剂拌于表面,再用调刀将其搓成两条,长度与手术野的长度相似,分别放在唇(颊)面和舌(腭)面,并将塞治剂压入每一牙间隙内。如手术范围为牙列的1/4区而包括最后一个磨牙时,应将塞治条弯成U字状,放在最后磨牙的远中面,而两端向前直达中线。然后压入每一个牙间隙。用手指或棉签蘸水轻柔地加压塞治剂表面,或湿润唇、颊粘膜,利用牵拉唇颊部的肌肉力,修整塞治剂,但不可影响咬合,并让开系带区不超过前庭沟及口底;外形整洁,表面光滑。一般5~7天后拆除塞治剂,可不必再上。如属膜龈手术则需塞治2周以待肉芽生长。塞治剂的边缘如有碎片脱落毋需更动,但如碎裂或有锐利的边缘则应拆除重上。非塞治区的牙齿仍应刷牙,塞治剂的表面也可用软毛牙刷轻刷,但刷牙时手法要极轻柔而缓慢。拆除悬挂缝合区的塞治剂时,应先拆除无线结的一侧,再将环绕于牙齿的线剪断,然后拆除另一侧,这样可避免拆除塞治剂时牵拉线结而引起疼痛。塞治剂拆除后,如有遗留的残片或牙石,应予刮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