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牙周病指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牙周病指数 牙周病指数为了进行牙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来评定和记录人群的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或临床病变的严重程度。现在国际口腔医学界采用牙周病指数这个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记录和表明,各个学者根据各种需要和重点,提出了各种牙周病指数,现就一般公认比较准确合用的指数列举如下: 口腔卫生指数 是1960年Greene Vermillion提出的,包括软垢指数及牙石指数,现分别说明: (1) 软垢指数: 将口腔分为六个区,即上下颌前牙区(由尖牙至尖牙),上、下颌的左、右后牙区(尖牙的远中)。每个区域软垢最多的牙外面(唇颊面)及舌面加以数字记录,记录的数字标准如下: 0: 没有软垢及色素存在。 1: 软垢覆盖牙齿表面不及1/3,或有外生性色素。 2: 软垢覆盖暴露的牙面超过1/3,而不及2/3。 3: 软垢覆盖暴露牙面超过2/3。 每个区域记两个数字,六个区域共获得12个从0~3的不同等级的数字,相加而得总和(最大的可能数字是36)。软垢指数计算法如下: (2) 牙石指数:全口也如软垢指数一样分为六个区,将每个区牙石最多的牙的外面和舌面加以数字记录,记录标准如下: 0: 无牙石存在。 1: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牙面不到1/3。 2: 龈上牙石覆盖超过暴露牙面的1/3,不超过2/3,或有龈下牙石的个别斑点位于龈下牙颈部,或两种情况都有。 3: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牙面超过2/3,或有连续呈带状的龈下牙石包绕牙颈部,或两种均有。 在六个区域中,每个区选择牙石最多的一个牙,记录唇(颊)面及舌面两个从0到3的等级数字,共得12个数字,相加成总和(最大的可能数字是36),牙石指数则按下式计算: 口腔卫生指数=软垢指数+牙石指数。 牙菌斑指数 是1962年Quigley Hein所提出来的,是用一种显示液后检查牙斑的方法,根据牙斑所在的范围多少,而用0到5不同数字将它记录和标示出来; 全口牙除第三磨牙不计外,其余牙齿没有充填过的外面和舌面,都按显示出来的牙斑,用数字标准记录下来,其数字标准为: 0: 无牙斑。 1: 牙颈边缘有分散的斑点。 2: 牙颈边缘有达1mm宽的,连续的,带状的牙斑。 3: 牙斑带可超过1mm但不到牙冠的1/3。 4: 牙斑覆盖牙冠面超过1/3,但不到2/3。 5: 牙斑覆盖牙冠面2/3或更多。 全口牙斑指数按下式计算即得: ☚ 牙痛 牙周-牙髓联合损害 ☛ 牙周病指数 牙周病指数periodontal disease index,PDI为Ramfjord S P 1959年所发表。牙周病指数是依据牙龈炎指数和龈袋深度测量确定的。记分标准如下:0=牙龈正常。1=牙龈呈轻度到中度炎症表现,但病损不波及牙齿所有的4个面。2=牙龈呈轻度到中重度炎症(moderately severe gingvitis)表现,病损波及牙齿所有的4个面。3=牙龈重度炎症表现,明显红肿出血倾向及溃疡,病损不一定要波及牙齿所有的四个面。4=牙周袋自釉-牙骨质交界处向根尖方向伸展不超过3mm(包括3mm)。5=牙周袋自釉-牙骨质交界处向根尖方向伸展达3~6mm(包括6mm)。6=牙周袋自釉-牙骨质交界处向根尖方向伸展超过6mm。记分0~3又称牙龈炎症指数(gingivitis index),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数应用。 ☚ 牙周指数 重症牙周病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