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三、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54—1975年

1954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军队也即将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了加强对生产部队的领导和更有利于新疆屯垦事业的发展,10月 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所属生产部队,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兵团司令员为陶峙岳,政治委员为王恩茂 (兼)。11月16日,中共新疆分局批准了兵团党委名单(由27人组成)。其中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兼);第二书记,张仲瀚;第三书记,程悦长;副书记,王季龙;常委: 陈实、杨贯之、刘一村、杨南桂、杨润贵。兵团下辖10个农业师、南疆及石河子2个生产管理处、1个工程建筑师,另外尚有建筑工程处、运输处等单位,共17. 5万人。1956年12月,兵团中的指战员办理了复员转业手续,兵团正式脱离了军队序列,变成了国有企业。原有的军垦农场转变为正规化的国营农场,纳入国家经济计划,实行企业化生产。从1954年开始,兵团从山东、河南、四川、河北、甘肃、江苏、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识青年、转业军人和支边群众,职工队伍迅速扩大。
从1955年到1957年,兵团开始了正规化农场建设。共规划新农场44个,面积45. 9万公顷。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兵团各农业师掀起了垦荒造田,大兴水利的高潮,重点开发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北疆的准噶尔盆地。
开发塔里木盆地。兵团在塔里木河两岸摆开了战场,兵分两路向塔里木大进军。农一师负责塔河上游的开发,这支部队的前身是著名的三五九旅,曾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为了开发塔里木,自治区和兵团联合组成勘察队,深入塔河上游实地全面踏勘,取得了第一手水土资料,了解到塔里木河上、中游稍加改良就可利用的荒地有15万公顷,水源除地方群众利用一部分外,尚有40多亿立方米水可供利用。于是一场向亘古荒原进军的战斗打响了。经过3年苦战,农一师在塔河上游两岸共垦荒4. 5万公顷,修建渠道3条,长156. 5公里,建成大型农场10个。农二师开发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这里有可垦荒地20万公顷。在全面勘测,摸清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农二师在塔里木河下游全面布点,万人大军进入塔里木,战士们住地窝子,用盐水下饭,每天苦战十几小时。经过3年奋战,垦荒4万公顷,建成农场7个。3年中,农一师和农二师在塔里木盆地北沿共开荒造田8万余公顷,建成大型国营农场17个。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形成了2个新垦区,出现了2个新绿洲。
开发准噶尔盆地。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的莫索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于农牧业发展。1957年11月,担负这一地区开发任务的农八师抽调大批干部战士组成垦荒大军,经过3年艰苦努力,建成各项设施配套的莫索湾垦区,共开荒造田6万公顷,为国家生产粮食5. 347万吨,皮棉0. 263万吨,上交利润305. 12万元。驻伊犁的农四师负责准噶尔西部和西北边缘的开发,3年中,开垦了昭苏和察布查尔2个垦区,增垦面积2. 6万公顷。精河、博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农七师、农五师先后组织垦荒队伍在此开荒布点,共垦荒地2. 7万公顷,建立了精河、博乐总场和沙山子农场、托托分场。1960年起,农七师三管处和工二师先后在位于盆地西北部的塔城地区开垦荒地6 000多公顷,为以后农九师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盆地北缘的阿勒泰垦区,农十师新建了4个团场和福海渔场,共开荒造田1. 6万公顷。农六师在盆地东南的五家渠垦区新建和扩建了12个农场。其它垦区也扩大和新建了一些农场。
从1958年到1960年,全兵团新开荒地达5. 7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107个,形成了13个农场群。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也迅速发展,1960年底全兵团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48个,工业总产值达36 113. 19万元,比1957年增加2. 5倍。这3年是兵团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新疆农垦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1年至1962年,兵团农垦经济进行了调整巩固。
1963年至1966年,兵团各项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各农牧团场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至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加到78. 88万人,总人口增加到148. 54万人,农牧团场增加到158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增加到108个。耕地面积达80.8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 7万公顷,粮食总产达72万吨,棉花总产2. 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10.47亿元。同时,文教、卫生、科技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兵团职工在戈壁荒原上,先后建成了一批城乡结合的农垦新城,如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这一时期,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指示,兵团还先后在2 019公里的边境线上建起53个边境农场,形成一条纵深10~30公里的边境农场带,筑起一道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66年至1975年的 “文化大革命”,使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财务连年亏损。“文革”第二年,兵团即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亏损额达3 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1975年达到2. 74亿元,吃国家补贴2. 68亿元。十年 “文革”期间,兵团累计经营亏损达8. 97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97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兵团建制,移交地方管理。

☚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开展大生产运动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 ☛
000217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