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黄山为中心皖南为重点的战略依据
皖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东经116.38°—119.37°,北纬29.41°—31.47°,与江、浙、赣等省相连。全区包括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4个省辖市和宣城、池州2个地区以及所辖的19个县(市),总面积3.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6.3%;人口897.72万人,占全省的16.4%。该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旅游。
从旅游资源来看,皖南旅游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重点优势。1. 景区、景点十分丰富,且相对集中。皖南是全省风景名胜最丰富、最秀丽、最集中的地区,全区共有10山、10水、10洞、5大名胜古迹、5处革命遗址、45处古代建筑、2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和大量珍禽,以黄山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2.景观类型多样、独特。山景中,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震于世,号称天下第一奇山。以黄山为中心,周围有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人称江南诗山的敬亭山,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省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等。水景中,有“皖南翡翠”太平湖、“水上画廊”新安江、“黄金水道”长江等。溶洞也是形态各异,异彩纷呈。还有珍稀动物扬子鳄、白鳍豚、鹤类等自然保护区。3.人文古迹丰富多彩。全区人文景观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自成风格。可进行宗教文化旅游,如九华山寺庙群、齐云山道教胜地;有灿烂悠久的10大徽派文化遗产,如徽商、徽剧、徽雕、徽派金石、徽派版画、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有徽州10古,即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古字画、古桥、古塔、古雕、古墓、古树、古街;有古代名人游踪,如李白游览过的采石矶、敬亭山、秋浦河、桃花潭、杏花村等;古迹之外,尚有云岭、茂林、岩寺等革命纪念地。4.旅游资源精品荟萃。有国家级名山2座(黄山、九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10多处。黄山、九华山已是国家旅游线路,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皖南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古以来博得文人墨客赞誉,受到近代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以黄山为中心组成相互联系的皖南旅游资源网络,在全国旅游区中,以其独特的内容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必将发展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重要基地。
从旅游基础条件上看,皖南旅游区也具有众多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该旅游区地处沿江近海地区,靠近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东邻苏杭、太湖、西湖、千岛湖,西接景德镇、庐山、天柱山,北与南京、合肥、琅琊山毗邻,构成一个天然网络。目前,全区水陆空运俱全,主体综合运输框架已基本形成。有环绕整个皖南地区公路网,沟通芜湖一铜陵一屯溪一宣城皖南四大门户;有黄合、徽杭、徐屯、318国道、慈张、芜合等干线与区外相联。有宁芜、芜铜、皖赣、淮南等铁路线,皖赣线由北至南贯穿全区,直达厦门并接转北京、上海、广州、景德镇、庐山等地;华东第二通道宣杭线已于1991年竣工使用,增强了皖南与杭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的联系。铜陵、芜湖长江大桥已经和即将开工建设,国家已决定兴建沿江大铁路。水运,长江串联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四地市,上连重庆、宜昌、武汉、长沙、九江,下接南京、扬州、上海,成为皖南与东西各地的连接线;新安江把黄山与千岛湖、杭州等地连为一体。航空,屯溪黄山机场已扩建为国际二级机场,能升降麦道82、波音737等大中型客机,复航后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合肥、南京、杭州、昆明、桂林等10余条航线。1993年6月,开通了黄山至香港直航包机。2.现代通讯网络基本形成。皖南地区基本形成明线、电缆、光缆、微波等多种形式的通讯网络,东西向的宁汉光缆与南北向合—芜—屯微波两条传输干线构成十字交叉的电讯中枢。目前,皖南各地市和黄山、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已开通国内、国际程控直拨电话。3.接待设施具备一定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皖南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至1990年全区共有各类旅游宾馆、饭店近700家,涉外宾馆、饭店50多家。黄山市各类宾馆、饭店325家,床位3万多张,其中涉外宾馆、饭店20多家,客房2300多间。各主要景区、景点供水、供电、医疗等基础条件也初步具备。黄山现有水库容量15万多立方米,供电负荷2500多千瓦,山上有2所疗养院,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要求。4.具有一批专业的旅游队伍。全区共有旅游业职工近8000人,旅行社90多家,导游200多人,5个语种,接受各类培训的职工达80%左右。至93年8月,黄山市有一类社2家,二类社12家,三类社60家,旅游职工40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5.经济发展为旅游业奠定了相当的基础。皖南旅游区物产丰富,自古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各地农副土特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蚕桑、木材等,其中茶叶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驰名中外。主副食品基本上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皖南各地还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古技、传统工艺,著名的有徽墨、歙砚、宣纸、宣笔、四雕、漆器、盆景、竹编、茶叶加工、徽菜、铁画、瓷器等,工艺精湛,制作考究,风格独特,深受海内外游人喜爱,是发展外向型旅游经济竞争力较强的旅游商品和创汇硬货。皖南的生产力布局也比较合理。工业基本上集中在北部沿江城市,芜湖以轻纺为主,历史上以商业发达闻名于世,1993年被国家批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马鞍山、铜陵是新兴的钢城和铜都。三市的建材、化工、纺织、食品、机电等业也都具有一定规模,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南部以黄山为中心,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其它各业持续增长,整个皖南旅游经济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6. 国际旅游大环境为黄山旅游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据统计,1992年全世界有4.76亿人次参加国际旅游,用于旅游的开支达25000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5%,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18亿人,即全世界每15个从业人员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业,每年投资3500亿美元,占世界全部基本投资的7.3%。旅游业已从目前世界经济三大产业石油、汽车、旅游之一,上升为最大的产业。到2000年,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10。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国际旅游市场有可能形成欧、美、亚太三分天下的局面。黄山是世界级的旅游区,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随着世界旅游的大发展,旅游经济的起飞有充分的国际市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