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普定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普定县

三、普定县

普定县位于黔中偏西地带,县境东靠安顺市,南与镇宁县接壤,西与六枝特区交界,北与织金县毗邻。1990年全县共有8个区(镇)、30个乡(镇)、328个行政村,34. 5万人口,1.85万公顷耕地,其中,水田0. 76万公顷,旱地1.09万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全县无霜期280天,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 396.9毫米。由于历史的原因,普定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是全省贫困县之一。
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普定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粮食生产成倍增长。1949年,全县的粮食总产量只有28 842吨,到1978年上升到76 627吨,增长1. 66倍,到1990年又上升到82 424吨,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1. 85倍和7.5%;农业总产值也由1949年的815万元上升到1990年的5 336万元,增长5. 5倍。
种植结构趋向合理。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发展迅速。1990年全县油菜籽产量达到5 662吨,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15倍和8倍,创造历史最高纪录。烤烟生产首次突破50万公斤大关,总产达到59.5万公斤,实现产值116.65万元,实现利税44.32万元。
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1990年,全县生猪存栏9.1万头,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2.2倍和43.7%。大牲畜存栏6.4万头,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1.26倍和1.05倍。
乡镇企业从无到有。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 945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3强。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1990年全县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52.5公斤,人均纯收入330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80年以来,普定县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建立起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积极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普定县人口密度大,地表破碎,人均占有耕地少,毁林开荒现象普遍。1958—1978年的20年间,每年新增耕地4595.1公顷,增长3.5%,林地年减少476.61公顷,减少3.6%,林地面积从30%下降为9%。出现了“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的生态恶化现象,水土流失面积达297.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4%,年泥沙流失量达90.8万吨,相当于404.33公顷耕地的耕作层的土壤量。生态恶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后果,农业后劲不足,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单产从1958年的每公顷2307.75公斤下降到每公顷1663.5公斤,减少27.9%。从1980年开始,普定县委、县政府就把治理生态环境当成一项振兴普定农村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并有重点、有步骤地抓紧实施。
抓蒙铺河小流域综合治理。1983年,经水电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省水电厅批准,将蒙铺河小流域的硝洞、翁卡、补郎三个乡作为长江流域及贵州省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点,治理面积为127.9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蒙铺河小流域的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治穷致富为目标,按照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到1990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39万公顷,现有林、草植被0.38万公顷,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3.2%。泥沙流失量下降了72.7%,中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由0.37万公顷下降到0.08万公顷,减少78%。修拦河谷203座,修引水沟4 033米,修引灌沟2.1万米,河道整治5 000米,修建山塘4座,建漆树基地林、杜仲林266.67公顷,种桔树5 000株。治理后的蒙铺河小流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粮食总产由224.5万公斤增加到473.2万公斤,增长了1.1倍。人均吃粮由133公斤增加到273.5公斤,增长1.06倍。人均纯收入由46元增加到117元,增长1.5倍。
利用长江防护林工程、3 146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自1989年起步以来,已完成0.31万公顷人工造林,0.1万公顷封山育林任务,使普定县的森林覆盖率从1984年的7.4%上升到10%。
加紧梭筛电站建设。正在建设中的普定梭筛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4.2亿立方米蓄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2) 开发冬季农业。历年来,普定县夏粮单产只有60—70公斤,总产只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从1987年开始,普定县切实改变“重大季,轻小季”的传统观念,大力发展冬季农业。一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990年秋种,全县复种指数达188%,比历史上最高年的1989年增长21%;二是推广优良小麦品种贵农10号。1990年全县种植贵农10号小麦0.59万公顷,据验收,比其他小麦品种平均每公顷增产1 050公斤。仅此一项,全县可多收小麦6 230吨。这一年,全县夏粮单产达114公斤,夏粮总产18 792吨, 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2.8%。
(3) 依靠科技进步,狠抓科技兴农。普定县人均耕地少,可供开垦的闲置地不多,发展粮食生产,主要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普定县的科技兴农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❶大力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984年以来,累计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15万人次,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93%。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的农民有5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1%。通过技术培训,农村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二传手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
❷推广以“三杂”,良种为中心的良种及综合配套农业适用新技术,改革耕作制度,改进耕作技术。1990年,全县推广“三杂”良种0.93万公顷,配套推广育苗移栽、两段育种、地膜覆盖栽培、旱地分带轮作等项适用技术1.13万公顷。由于大面积推广良种、良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总产达到82 424吨,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84年增长4.2%。

☚ 二、遵义县   四、毕节县 ☛
000133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