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百色地区,西接红河州,北连曲靖市,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三县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千米。323国道由广西百色入境,途经富宁、广南、砚山三县进入红河州。1999年全州幅员面积32 239平方千米,其中94%是山区;岩溶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占51.2%,占云南省岩溶面积的14.5%;耕地23.2万公顷(其中田6.4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
文山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畴县仙人洞发掘的距今约5万年的旧石器古人类“西畴人”牙齿化石、丘北县黑箐龙古人遗址、麻栗坡县小河洞新石器遗址等表明,在人类早期,文山境内就有原始人群活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文山属地已设郡治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文山专区,1958年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99年辖文山(州府所在地)、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共有115个乡镇,933个行政村,16 85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文山州是滇桂黔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是楚图南的故乡。全州有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等11种民族。1999年全州总人口31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万人,占92%;少数民族人口179.77万人,占总人口的56.4%,其中壮族和苗族分别占29%和12%,云南省86%的壮族人口和43%的苗族人口生活在这里。
文山州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70%属亚热带,30%为温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年平均气温在15.8~19.3℃之间,无霜期在273~353天之间,年均日照时数在1490.6~2088.9小时之间,年均降雨量992.2~1329.4毫米。热区面积64.8万公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农特产品有三七、辣椒、八角、草果、油桐、茶叶等,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好。特别是“开化三七”,栽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有“人参之王”的美称,产量居全国之冠。1995年有森林面积53.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95%,林木蓄积量2 508万立方米。林木树种有76科355种,其中被国家列为珍稀濒危保护的有42科69种,境内有4个自然保护区,尚有21万公顷宜林荒山可造林育林。有自然草山草场81.49万公顷,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文山黄牛、无角山羊、矮马、乌骨鸡驰名省内外。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134万千瓦,已开发13.64万千瓦,正在开发9.79万千瓦。地下矿产资源初步探明和发现的矿种有11类55种,储量居云南第一位的有锰、铝、锑、砷等8种,居第二位的有锡、锌、钨等6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山州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但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至今仍十分贫穷落后。1994年国务院将文山州8县均列为贫困县。在中央和省的支持帮助下,尤其是1992年以来通过《文山战区恢复建设方案》的实施,全州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4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文山国际三七节,国家级天保口岸建设已初具规模。1995年农业总产值为17.34亿元(1990年不变价),边贸进出口总额3.22亿元人民币,乡镇企业总收入18.8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7元。

☚ (五)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一)发展岩溶贫困地区农业 ☛
000009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