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火计划 三、星火计划安徽星火计划1985年起步,1986年全面展开,历时10年,显示了科学技术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10年来,全省共安排星火计划项目1 224项,其中国家和省级420项,总投资38.2亿元,累计新增产值25.78亿元,实现利税4.08亿元。现星火计划已覆盖全省96%以上的县市,有55%以上的项目开花结果。全省共引进和开发了1 1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和技术装备,开发各类产品1 580多个,建成4个省级以上星火技术密集区,培育一批产值近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并培训各类星火技术及管理人才20万人次。 ☚ (四)设立“丰收奖” (一)星火计划的重点 ☛
三、星火计划 三、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是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的指导性科技开发计划。国家科委于1985年10月在扬州召开“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安排了一批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项目,从此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星火计划”列入议事日程。1987年6月,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福建实施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三百三千计划”(即:完成100个有影响的星火计划项目,建设100个科技示范乡镇,发展100个以出口创汇为主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组织1 000名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吸收1 000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开发1 000种工业新产品。下同),确定要实施100项星火计划项目。 ☚ (四)水产 (一)工作进程 ☛
三、星火计划 三、星火计划上海星火计划, 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实施,到1996年为止,已有整整10年。10年间,上海共实施了国家、市、区县三级星火示范项目近2 500项,累计新增产值186.1亿元,新增利税40多亿元,创汇节汇6.34亿美元,为推动上海郊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0年间,还培训了农民企业家、科技星火带头人16.3万人次,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 二、农业丰收计划 (一)为农民致富开拓新的路子 ☛
三、星火计划 三、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是我国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技术开发计划。它旨在动员科技界把科学技术引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村乡镇,把科技星火撒向农村,指导9亿农民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业,推动农村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促进地方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星火计划的任务是建立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开发和生产试验的示范点,包括星火技术密集区,山区、滩涂综合开发试点,星火技术开发产业集团和农业科技全程服务体系试点,开发一批适用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使用的技术装备,培训一批为农村建设,特别是为乡镇企业建设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广西星火计划是从1985年开始编制实施的,到1992年底止,共安排星火项目1065项,其中属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23项,自治区级331项,地市县级611项,累计总投资15.78亿元。累计新增产值47.35亿元,税利10.18亿元,创汇、节汇8 780万美元。 “七五”期间,广西星火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50个星火示范点;抓好粮食、新型饲养业、水果、土特产、小矿产、新技术、新材料等12个方面的系统技术开发;培训10万名农村技术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协助各县做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八五”期间,广西星火计划的重点是:继续面向农村经济建设,为“科技兴农”起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向支柱性产业、规模经济、双层经营三个方面倾斜,在“七五”安排示范项目基础上,把国内相关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配套组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按“短、平、快”的原则安排项目,发展“小专现联”,增强发展后劲。项目的近期效益要同支柱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密切结合,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广西“八五”星火计划注意从实际出发,采用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分区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分三个层次组织实施。一是桂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二是在桂中三个中心城市的中部地区,重点支持先进技术和农村急需的新型装备开发;三是桂西北贫困山地,重点支持资源开发型的支柱产业,实施科技扶贫,综合治理和开发石山地区、边远山区。 广西星火计划的实施按照“抓重点,搞联合,建基金,用经济手段管理”的办法,抓了粮食、木薯、苎麻、水果、畜牧等5个重点产业,7个产业集团和服务体系、1个星火示范县、1个星火密集区、12个方面的系列产品开发,取得了显著效益。据已完成并经验收的61个项目统计,项目总投资8 354.4万元,实现直接或间接产值3.4亿元,新增税利6 172万元,创汇、节汇26.93万美元。荣获1988年和1989年度国家级星火大奖8项,自治区级星火奖60项。“七五”期间,广西共培训了各类技术、经营、管理人才18.6万人,培训农民达700万人次,1989、1990年培训各级星火带头人1.38万人,他们中间有6人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36人获全国星火带头人称号。提前完成“七五”期间星火计划的主要目标。科技“星火”在广西已成燎原之势,并结出丰硕之果。如“百万公顷粮食综合技术开发”项目,有60个县市、1 012个乡镇、9 379个村公所的领导,1.5万科技人员和300多万农户参与实施。该项目实施3年,年年取得丰收。1989年增产粮食130万吨,占广西当年增产粮食246万吨的53.7%,对缓解广西缺粮局面起了一定作用。木薯淀粉形成了产业。木薯是广西的优势资源,自1985年以来,到1992年底止,通过科技攻关和开发,从木薯种植到深度加工共安排20个项目,除已形成年产18万吨淀粉生产规模外,还形成了年产味精1.3万吨、柠檬酸2 000吨、葡萄糖1万吨、山梨醇8 000吨、变性淀粉2.2万吨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年产值约4.5亿元,年利税约5 000万元的木薯淀粉产业。通过实施“优质苎麻原料基地开发和高档苎麻纺织品的生产性试验”的国家级星火项目,利用广西苎麻单支纤维素高的资源优势,取得了选育优质、高产、优良品种和苎麻脱胶改性合一工艺等40多项科研成果,提高了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建立了1.067万公顷、年产麻1万吨的良种苎麻原料基地,建成了“广西苎麻产品开发企业集团”,形成了纱锭2.5万多枚,织布机520台,印染3 000万米,针织加工300万件,服装加工30万件的生产规模,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0支和80支高支纯麻纱,初步形成纯麻类、涤麻混纺类等9大类3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1989年广西苎麻集团年总产值达1.3亿元,年利税达3 000万元,创汇1 500万美元,成为广西重要的出口创汇支柱产业。 从1986—1992年底止,广西星火计划下达香蕉、荔枝、龙眼、沙田柚、芒果等水果开发项目47项,总投资1 071万元,年新增产值4 382万元,新增税利2 103万元,每年可提供各类鲜果6.25万吨。1986—1992年底止,广西星火计划安排“菜篮子”工程开发项目41项,据已完成的8个项目统计,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禽类764万羽,鱼1.44万吨。其中“鱼鸭套养技术推广”项目,年产值达1亿元。1986—1992年底止,广西共安排乡镇企业星火计划项目109项,据已完成并见效的50个项目统计,总投入1.12亿元,实现产值3.47亿元,新增税利8 500万元。由6个乡镇企业组成的平南县桂安实业公司,通过实施《延时冲洗阀系列产品开发》和《年产500吨铝箔开发》等星火项目,产品畅销30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到1989年产值达2 370多万元,税利200多万元,创汇300万美元,荣获1989年国家级星火二等奖。广西源安堂制药厂,原来是桂平县只能生产卫生保健品的一个小厂,由于实施“肤阴洁系列产品开发”和“保健产褥包开发”等星火计划项目,产品功能和质量优异,很快占领市场,先后荣获“91年北京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荣誉奖”、“七五全国星火成果金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新产品百花奖”等国内外4项大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产值达2 280万元,该厂生产的“肤阴洁”被列为全国五大畅销药品之一。 近两年来,广西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星火计划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起了引导、示范和推动作用,吸引大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为乡镇企业发展服务,特别是综合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六)水产业主要科技成果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 ☛ 00015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