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鉴定原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鉴定原理 紫外光是电磁波谱中波长小于400nm的不可见光,具有化学效应。有的物质当受到紫外光连续照射时才能发光,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但其发光强度和发出可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照射物质的化学成分或性质,以及种子成熟度等。例如许多植物性的香豆素类、黄酮类及多种生物碱等均会发出荧光。不同种或品种,由于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有的化学物质能将紫外光吸收而变为可见光,有的化学物质则不会发光。因此不同种或品种的稃壳、种子或幼苗根部会发出不同的荧光或不发光。据此就根据荧光有无和颜色的差异来进行鉴定。 一般用于种子鉴定的紫外光波长为360nm。 【参考文献】: 〔1〕颜启传编译(1987),美国品种纯度检验的实用方法,《种子》1987年第4期,第47-52页。 〔2〕(前苏)菲尔索娃(1956),种子检验和研究方法第196-198页,农业出版社。 〔3〕颜启传等译(1987),1985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农业出版社。 〔4〕张义君(1984),三个长豇豆品种种子的鉴别,《种子》杂志,1984年第3期;58-63。 〔5〕赖省生等(1985),荧光扫描法测定杂交水稻一代种子纯度的研究,《种子》杂志1985年第4期:32-35页。 〔6〕邓鸿德等(1988),水稻种子的荧光扫描研究,《杂交水稻》,1988年第1期,26-29页。 〔7〕中村俊一郎(1982),种子たょゐ种ぁゐぃは品种鉴别,农业ぉょび园芸,第57卷第5号,719-724;第6号:839-84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