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
多年来,安徽省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在外贸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换回了大量外汇。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只能提供少量茶叶、猪肠衣、猪鬃、羽毛、山羊板皮、蚕茧等农副产品出口,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出口品种和出口份额均有所增加。1977年以前,安徽农副产品出口由计划调拨,发展较慢,1952—1977年的25年间,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供货额累计45.4亿元,年递增11.6%;出口的品种主要有茶叶、羽毛、山羊板皮、花生油、菜油、芝麻等几十个品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安徽创汇农业快速发展,1994年,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总额达6.7亿美元,比1981年的0.7亿美元增长了8.6倍。1981—1994年的14年间,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的创汇累计45.6亿美元,占同期全部出口总额的61.6%,农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0.5%上升到12.6%。茶叶、薄荷、羽毛、芝麻、棉纱、脱水蔬菜等成为全省创汇的拳头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1994年,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品种已达700余种,其中年出口额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种,500万美元以上的有30多个品种,100万美元以上的有4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