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民负担的成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民负担的成因

(三)农民负担的成因

河南省农民负担问题,突出表现是农村“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及各种名目的摊派,在一些地方未得到有效治理,超越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比较突出的有:教育集资、公路建设集资、程控电话集资、水利集资、计划生育乱罚款、中小学、土地部门、民政婚姻登记部门乱收费、基层干部强迫农民交纳种植保证金、平摊农业特产税、强制统一保险、强行摊订报刊等。特别是农村教育集资审批权放到县级后,一些地方不认真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出现随意增加、改变集资范围和用途,或擅自下放权力的现象。农村“三乱”是导致农民负担重的主要因素。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认识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想问题、办事情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考虑实际需要和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认识不到减轻农民负担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也就没有真正地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的甚至把发展经济与减轻农民负担对立起来。在这种错误认识支配下,有的为片面追求“政绩”,有的片面强调发展本部门事业,把筹资来源过多地放在农民身上,有的甚至巧立名目,变换手法,暗中仍在继续执行已被中央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造成农民负担加重。
2.资金管理混乱。有些地方农民负担资金收支随意性很大,缺乏严格约束,造成平调挪用,甚至贪污挥霍。这样,必要的开支不足,还得向农民要,导致重复收取。
3.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加重了农民负担。县、乡吃财政的人员太多,不仅造成经费开支太大,而且很容易造成非组织化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现象。加之很多地方二、三产业薄弱,集体经营性收入很少,乡、村必要的经费开支和各项建设资金缺乏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收取统筹提留费和向农民集资、收费、罚款。
4.国家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使一些本应由国家投资的社会事业转嫁由农民承担。如一些系统制定的投资办法,要求层层匹配资金,不到位就不投资。有的地方和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在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大都提出所谓“人民事情人民办,大家一齐作贡献”。执行的结果:“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农民集一点”的“三点政策”,在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变成了两点或一点,多渠道变成了单渠道,大头由农民负担。此外,一些地方财政预留口子过大,本该财政解决的困难,也分解到基层,放手让下面去筹集解决,最终大都转嫁为农民负担。
5.物价原因使农民隐性负担增加。1994年以来,国家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但与市场价格仍有较大差距。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河南省小麦、玉米、籼米三个主品种的定购价与市场价分别相差49.1%、81.7%、50%,全省农民仅此一项就少收入18亿元,人均23元多。与此同时,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连连攀升,剪刀差进一步扩大。据统计,1995年农资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化肥上涨31.7%,尿素上涨45.8%,农药上涨27.4%,农膜上涨36.8%。农电价格、农村信用社利率,也都高于城市。1995年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水平增幅比城市高出3.2个百分点,诸种因素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支出因素增多,隐性负担加重。
6.监管乏力。主要表现在:
❶一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体制尚没理顺,人员不足,经营短缺,行使职权困难;
❷对违反《条例》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缺少一套可行的处罚办法和刚性手段;
❸教育集资权限下放到县级后,没有一个量的控制,客观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❹乡、村集资都需经省审批,具体操作困难,一些地方既知审批获准不易,于是,不经审批擅自集资现象时有发生。

☚ (二)农民负担的特点   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
000040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