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图11-10,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不同屋顶坡度建筑物的雷击部位:“-”可能遭受雷击部位;“。”雷击率最高部位 图11-10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r0=15h(m) 式中 h——避雷针的高度(m)。高度为hx时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 当hx≥ hx——被保护物的高度。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 ρ——高度影响系数, 当h≤30m时,ρ=1; 当30<h≤120m时,ρ= 当hx< rx=(1.5h-2hx)·ρ(m)。 单支避雷针在保护高度h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x的值见表11-6。 表11-6 单支避雷针在保护高度h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x/m 2.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见图11-11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两针间的保护范围应连接两针顶点和中点的圆弧确定,其高度即为: 图11-11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式中 h0——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高度(m); D——两避雷针间距离(m); h——避雷针的高度,为高度影响系数,其计算与单支避雷针相同。 两针间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应为: bx=1.5(h0-hx) 式中 bx——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m); 当两针间距增大至D=7hρ时,h0=0,则两针之间不再构成联合保护范围。因此,D/h不宜大于5。 3.三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见图11-12,三支等高避雷针所形成三角形1-2-3外侧保护范围应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三角形内侧也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若两针之间均能满足bx≥0的条件,则高度hx水平面上三角形内侧的全部面积都在三针联合保护范围之内。 图11-12 三支等高避雷针1、2及3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4.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见图11-13先将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四边形或多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或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按三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计算,若各边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bx≥0,则全部面积都在保护范围之内。 图11-13 四支等高避雷针1、2、3及4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5.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见图11-14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首先确定较高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然后由较低避雷针2的顶点B作水平线与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相交于点C,取C点为等效避雷针的顶点,再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方法来确定其保护范围。避雷针顶点B、C的连线与保护范围上部边缘低点圆弧的弓高为: 式中 f——圆弧的弓高(m)。 D′——避雷针2和等效避雷针3间的距离(m)。 图11-14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1及2的保护范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