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翠雀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翠雀花 【名称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异名 翠雀(《植物名实图考》),鸡爪莲(吉林)。 基源 为毛茛科翠雀属植物翠雀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D.chinense Fisch.;D.grandiflorum var.chinense Fisch.ex DC.; D.bonatii Levl.;D.grandiflorum var.tigridium Kitagawa),又名鸽子花(东北),百部草(河北北部),鹦哥花(甘肃),辣根草(安徽)。 形态 茎高35~65cm,与叶柄均被反曲而贴伏的短柔毛,等距地生叶,分枝。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圆五角形,长2.2~6cm,宽4~8.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近菱形,一至二回3裂近中脉,小裂片披针形,边缘干叶稍反曲,侧全裂片扇形,不等2深裂近基部:叶柄长为叶片的3~4倍,基部具短鞘。 总状花序有3~15花,下部苞片叶状,其它苞片线形;花梗长1.5~3.8cm,与轴密被贴伏的白柔毛;萼片紫蓝色,椭圆形,长1.2~1.8cm,距钻形,直或末端稍向下弯曲;花瓣蓝色,顶端圆形;退化雄蕊蓝色,瓣片近圆形或宽倒卵形,腹面中央有黄色髯毛,雄蕊无毛;心皮3。蓇葖直,长1.4~1.9cm,种子倒卵状四面体形,长约2mm,沿棱有翅。花期5~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27卷.450页.图版104∶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2800m山地草坡或丘陵山地。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蒙古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7~8月采收全草或根,漂洗,切段,晒干。 【化学】: 含牛扁次碱(Lycoctonine)、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6 【药性】: 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有毒。” 主治 ❶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火止痛,杀虫。”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含漱,捣汁浸洗;或研末水调涂擦。 使用注意 不可内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青岛中草药手册》:“治风湿筋骨疼痛:翠雀花2~6g,煎水浸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