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鱼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鱼尾 【名称出处】:《闽东本草》 【概况】: 异名 溪桃、野桃(《闽东本草》),杨波叶、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药》)。 基源 为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驳骨丹的根及茎叶。醉鱼草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40种,14个变种。 原植物 驳骨丹Buddleja asiatica Lour.,又名水杨柳(海南),白花洋泡(广东)。 形态 直立灌木,高1~2m。 幼枝、花序和叶背密被灰色或淡黄色短绒毛,有时毛极密而成绵毛状。叶膜质,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7~18cm,宽1.5~4.5cm,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全缘或有小锯齿,干时腹面褐黑色,无毛;侧脉每边10~14条,在腹面略明显,背面凸起;叶柄长4~10mm,密被短绒毛。总状花序狭长,由多个小聚伞花序组成,长7~25cm,有时单生于枝顶,但通常3至数个聚生于枝顶或上部叶腋,再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很短,长约1mm;小苞片线形,短于花萼;萼长约2mm,被绵毛;花冠白色,管状,长3~4mrn,外面被稀疏的短柔毛或近无毛,裂片极短,钝头,广展;子房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长3~5mm。 种子小,有翅。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72页.图469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河岸沙石地、向阳山坡。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北、广东。 。【生药】: 采集 根、茎随时可采,叶8~9月为佳,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苦、微辛,温。 有小毒。 ❶ 《福建中草药》:“苦、微辛,温,有小毒。” 归经 《闽东本草》:“入心、肾、大肠三经。”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杀虫。 主治 风寒发热,头身疼痛,风湿关节痛,脾湿腹胀,胃寒作痛,痢疾,丹毒,湿疹,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骨折,虫积腹痛。 ❶ 《闽东本草》:“驱风寒,去湿热,止疼痛,健脾胃,杀虫解毒。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腹虫痛,头晕眩呕,丹毒。”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闽东本草》:“体质虚弱者不宜多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闽东本草》:“治丹毒:白鱼尾全草9~15g,煎汤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