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
‘其為仁之本’,注:‘曷嘗有孝悌來。’
來字,栗谷云:語辭,如莊子有‘以語我來’。
鮮矣仁。
此仁字世人多作仁人看,非是。朱子曰:‘人多解作尚有些個仁,便粘滯,咬不斷了。子細看,巧言令色,心皆逐物於外,大體是無仁了。縱有些個仁,亦成甚麽!’
‘弟子入則孝’,注:‘程子曰“為弟子之職”。’
二程全書‘為’上有‘凡’字。
有所不行。
退溪云:禮不行。○景任曰:承上文言如此而又有所不可行,猶言不可為也。恐非謂禮不行,詳味下文可見。○愚以退溪之説為疑,景任之言與鄙意合。
‘如切如磋’,注:‘雖有得焉。’
或曰:子貢隨事知戒,然未見其於全體用功有自得處也,及聞夫子之言,知義理之無窮而有所自得也。然雖有得焉,而未可遽以所知自足也,故引是詩以明之。○景任曰:無諂、無驕乃子貢之所已能而自足者,聞夫子之言,始知上面又有樂、好禮一層,乃知凡天下之事,其義理無窮,雖有所得而未可自足也。所謂‘有所得’實指無諂、無驕,但因此而悟凡事之皆然,故曰‘告往而知來’。○按:朱子曰,‘無諂、無驕是他實做到這裏’,‘聖人知其已是實了’,‘始道上面〔更有個〕[1]樂與好禮,便豁然曉得義理無窮。學問不可少得而遽已也。’據此,則所謂有得者,汎指學問中義理而言,非指無諂、無驕也。鄭説恐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