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
縲紲
縲,音尼。俗云‘縲’,非也。反切雖曰‘力追’,然追字吾亦不曰累而曰尼。縲與追二字俱見於支韻,可知縲字尼音也。若‘累’云,則固不在於‘支’字無疑也。此時俗音韻之不能分辨處也。
兄之子
兄,即孟皮。問:‘叔梁紇與顔氏禱於尼丘。既有子,則何以禱之?’曰:‘家語云:紇喪妻,而晩得顔氏。以此推之,雖有子於先妻,而嫌無子於顔氏,故禱之歟。’
全體而不息
當從陳饒説看。
已見大意
問:‘開已見大意,則疑已到信處?’曰:‘見大意豈可謂便到信處?必須足目俱到,如顔子所見“卓爾”、曾子聞“一貫”,方始信。此開未到處。大意,即源頭處。’
敝賦
為他邦人言,故曰‘敝賦’。
利害止怨悔。
問:‘“利害”,其身之利害;“怨悔”,為崔子而怨悔乎?’曰:‘怨悔亦以其身之事言之,謂悔恨也。“夷齊怨乎”之“怨”,亦悔也。’
無私心
無私心,仁之一端,非全體也。孔子於仲弓諸子未許者,即仁之全體也。三仁、夷、齊、子文、文子或許或不許者,仁之一端也。
苟難
蓋子文、文子之事皆苟難,而子張亦悦於苟難底人,故以此疑其人也。
羈靮止猶是。
如以安之待老者而不以施少者,以懷之施少者而不以待老者,此以御馬不以制牛之譬也。人皆知老者安之、少者懷之人所當為,而不知安之、懷之底道理所生由於老者、少者,此知羈靮之作在人,不知羈靮之生由馬之譬也。惟如此,故聖人物各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