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桂枝二麻黄一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用法】: 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二次。 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功用】: ❶ 《注解伤寒论》:解散营卫之邪。 【主治】: 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一日再发者。 【方论选录】: ❶ 《伤寒附翼》: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之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汤之峻攻。 故取桂枝汤三分之二,麻黄汤三分之一,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后人合为一方者,是大背仲景比较二分之轻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 ❷ 《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化。桂枝汤减用四分之二,麻黄汤减用四分之一,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 第十六铢麻黄,不能胜一两十七铢桂枝、一两六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临证举例】: ❶ 太阳中风 《吴鞠通医案》:唐,五十九岁。 头痛恶寒,脉紧,言謇,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季春天气,不得看作春温,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一法:桂枝六钱,杏仁五钱,生姜六片,麻黄(去节)三钱,炙甘草三钱,大枣(去核)二枚。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投其间。 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川桂枝五钱,白芍四钱,生草三钱,生麻黄二钱,光杏仁五钱,生姜三片,红枣五枚。 病者服此,盖被自卧,须臾发热,遍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