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对黄淮海平原农业自然资源的治理、协调、利用。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的大平原之一。其范围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平原地区,面积30万平方千米,耕地2.7亿亩,农业人口1.6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沿黄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可分为: 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黄淮平原农业区、山东丘陵农林区。 在黄淮海平原开发中,由于存在着地域类型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一些限制性因素对农业开发影响很大。包括平原区地势低洼,旱、涝、盐碱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工业基础差,人口基数大,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水平低,科技队伍力量弱,农业投入资金不足,以及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表现突出。 中国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制订了总体规划。其发展方向以农业为主,加速治理旱涝盐碱,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进耕作制度,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地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林牧副业和加工业。要保证黄淮海平原地区经济整体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本区的优势,克服和改变不利于农业开发的各种制约因素,挖掘潜力。一方面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产量水平等各种因素,实行对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分层次开发,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的分区域进行大农业的综合开发,使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跨上新台阶,并使生产布局趋向集中化、区域化,逐步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在目前阶段,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增加农业投入,稳定农业基础,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产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