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森林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以来,以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松干蚧、松材线虫病及蛀干性病虫、竹类害虫为重点,同时也密切注视暴发性病虫的发生和发展。1981年,全省组织开展了森林病虫害普查,基本摸清了全省病虫情况和天敌资源,在此基础上,将全省划为六个区域,并分区提出了开展森林植物检疫的具体建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危害严重的松毛虫、松干蚧、侧柏毒蛾、杨柳天牛、柳瘿蚊、竹螟、竹类笋期害虫、林木蚧类、螨类、松材线虫病、刺槐干腐病和林木白蚁等主要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同时,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有效地防止了林木病虫危害和蔓延。全省县级以上建立了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85个,病虫害测报点129个,并加强综合治理,联防联治。1995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4.5万公顷,其中松材线虫病0.95万公顷,松毛虫0.91万公顷,杨褐舟蛾0.73万公顷,病虫害发生率9.33%,防治率71.02%,监测覆盖率72.1%,种苗产地检疫率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