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林木良种建设成就 (四)林木良种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较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 生产推广了初期良种。良种基地建设的母树林已进入结实盛期,每年采种1 000公斤左右;初期种子园也开始结实,从1975—1990年已采种5 000公斤左右,除了一小部用于子代测定外,大部分用于育苗。 2. 繁育发展了优良无性系。首先是杨树优良无性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发展20世纪引进的加拿大杨、美杨、小叶杨和毛白杨;后因加杨优良性状退化,小叶杨和毛白杨生长慢、出材率低,不易繁殖,从7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速生杨树(前后共引进300多个种、无性系类型),经多年栽培筛选,基本淘汰了原加杨、美杨和小叶杨,现广泛栽培的有健杨、德杨、沙兰杨和72/58杨、63/51杨、69/55杨、阿万佐杨、西玛杨、八里庄杨。白杨派除部分地区推广抱头白杨外,重点地区推广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鲁毛75050、73027、73009和河北易县毛白杨。其次是山东主要造林树种—刺槐,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也比较多,省作为重点项目推广。1983—1987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文登、莱阳、海阳、邹平、惠民、高青、济阳、夏津、菏泽、曹县、定陶、沂水、费县、郯城等15个县安排刺槐优良无性系推广项目,完成育苗4 387.4亩,插苗2 016.4万株,造丰产林1. 3万余亩,并为河北等13个省市所引种,增产效益均在30%左右。邹平、惠民、高青、定陶、曹县、菏泽等刺槐造林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此外,白榆和楸树无性系的推广也取得很大进展。 3. 实现了干果、林木的丰产栽培。板栗是山东主要干果,1933年最高产量曾达到3 000万公斤。抗日战争后,由于大树受到破坏,新栽幼树长期沿用实生繁殖,处于半野生状态,结果晚、质量低,1949年全省产板栗只有139万公斤。70年代后期,开始注意选择良种,并抓了丰产密植园和劣质大树改接换头,使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90年全省产板栗1 417. 9万公斤,为1949年的10.2倍,为1978年(648.5万公斤)的2. 18倍,为建国以来最高水平。板栗丰产栽植,3—5年每亩均产250公斤,最高的达500多公斤。结果晚的银杏,采取良种嫁接,也能在3—5年内结果。杨树丰产林从1977—1988年已在全省推广到218万亩,木材亩年产平均1米3,最高达3米3。 4. 促进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推广优良无性系是增益较快、较大的一种方法。黑杨派杨类因扦插易成活,推广较快;刺槐由于硬枝扦插较难成活,采取嫁接、插根等办法,基本上解决了繁殖关;板栗由于接穗多,嫁接易成活,良种推广亦较快。 ☚ (三)干果良种选择 (四)林木良种建设成就 ☛
(四)林木良种建设成就 (四)林木良种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较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 生产推广了初期良种。良种基地建设的母树林已进入结实盛期,每年采种1 000公斤左右;初期种子园也开始结实,从1975—1990年已采种5 000公斤左右,除了一小部用于子代测定外,大部分用于育苗。 2. 繁育发展了优良无性系。首先是杨树优良无性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发展20世纪引进的加拿大杨、美杨、小叶杨和毛白杨;后因加杨优良性状退化,小叶杨和毛白杨生长慢、出材率低,不易繁殖,从7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速生杨树(前后共引进300多个种、无性系类型),经多年栽培筛选,基本淘汰了原加杨、美杨和小叶杨,现广泛栽培的有健杨、德杨、沙兰杨和72/58杨、63/51杨、69/55杨、阿万佐杨、西玛杨、八里庄杨。白杨派除部分地区推广抱头白杨外,重点地区推广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鲁毛75050、73027、73009和河北易县毛白杨。其次是山东主要造林树种—刺槐,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也比较多,省作为重点项目推广。1983—1987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文登、莱阳、海阳、邹平、惠民、高青、济阳、夏津、菏泽、曹县、定陶、沂水、费县、郯城等15个县安排刺槐优良无性系推广项目,完成育苗4 387.4亩,插苗2 016.4万株,造丰产林1. 3万余亩,并为河北等13个省市所引种,增产效益均在30%左右。邹平、惠民、高青、定陶、曹县、菏泽等刺槐造林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此外,白榆和楸树无性系的推广也取得很大进展。 3. 实现了干果、林木的丰产栽培。板栗是山东主要干果,1933年最高产量曾达到3 000万公斤。抗日战争后,由于大树受到破坏,新栽幼树长期沿用实生繁殖,处于半野生状态,结果晚、质量低,1949年全省产板栗只有139万公斤。70年代后期,开始注意选择良种,并抓了丰产密植园和劣质大树改接换头,使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90年全省产板栗1 417. 9万公斤,为1949年的10.2倍,为1978年(648.5万公斤)的2. 18倍,为建国以来最高水平。板栗丰产栽植,3—5年每亩均产250公斤,最高的达500多公斤。结果晚的银杏,采取良种嫁接,也能在3—5年内结果。杨树丰产林从1977—1988年已在全省推广到218万亩,木材亩年产平均1米3,最高达3米3。 4. 促进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推广优良无性系是增益较快、较大的一种方法。黑杨派杨类因扦插易成活,推广较快;刺槐由于硬枝扦插较难成活,采取嫁接、插根等办法,基本上解决了繁殖关;板栗由于接穗多,嫁接易成活,良种推广亦较快。 ☚ (四)林木良种建设成就 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 00018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