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鹑 鹑(一)chún。❶鹌鹑。《鄘风·鹑之奔奔》一章: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毛《传》: “鹑,鹌鹑。”郑《笺》: “奔奔,彊彊,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魏风·伐檀》三章:“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尔雅·释鸟》郭璞注: “鹑,鹌之属也。”《本草纲目》李时珍 [集解]:“鹑大如鸡雏,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甚肥。雄者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则群飞,昼则草伏。”(二)tuán。 ❷雕。《小雅·四月》七章:“匪鹑匪鸢,翰飞戾天。”毛《传》:“鹑,雕也。雕鸢贪残之鸟也。”陆德明《经典释文》:“鹑,字或作𪆃。”《说文》:“雕,𪆃也。”朱熹《集传》:“鹑、鸢则能翰飞戾天。”《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雕、鹫、𪆃。”[集解]:“雕似鹰而大,尾长翅短,土黄色,鸷悍多力,盘旋空中,无细不睹。” ☚ 鵻 麀鹿 ☛ 鹑读音ch·un(ˊ),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常伦切,平,谆韵。 上一条: 錞 下一条: 鶉 鹑读音t·uan(ˊ),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徒官切,平,桓韵。 上一条: 㪟 下一条: 鶉 ![]() ![]() 鹑鶉chún见5页“鹌鹑”。 鹑鹌(an)鹑:~衣百结。唇() 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齿︱~舌︱~吻︱~裂︱~音︱~膏︱嘴~︱兔~︱鱼~︱~枪舌剑︱~亡齿寒︱~齿相依︱反~相讥︱摇~鼓舌︱舌敝~焦︱驴~不对马嘴。 鹑chún见5页“鹌鹑”。 鹑chún鸟名。本指羽毛有斑的鹌鹑,后亦混称鹌鹑。《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高亨今注:“鹑,鹌鹑。”《山海经》云:“昆仑之丘有鸟,名鹑鸟,是司帝制百服。”《本草》:“鹑大如鸡雏,头细而无尾有斑点。雄者足高,雌者足卑。”《九怀·株昭》:“凤皇不翔兮,鹑𫛩飞扬”。王逸注:“小人得志,作威福也。”《大招》:“炙鸹烝凫,煔鹑阵只。” 鹑chún鹌鹑。尾秃。比喻破烂的衣服。语出《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悬鹑。”元·虞集《后续咏贫士四首》:“山童衣百鹑。” 鹑chún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陸禽部 > 鶉 > 鶉1 鶉1 chún 亦作“𨿡”。鵪鶉之體上有斑者。《說文·隹部》:“𨿡,䳺屬也。”《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宋·梅堯臣《觀放鷂子》:“草際鳴鶉驚,蒿間黄雀窘。”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鶉》:“〔釋名〕時珍曰;鶉性淳,竄伏淺草,無常居而有常匹,隨地而安,《莊子》 所謂‘聖人鶉居’是矣。”又,“鶉大如雛雞,頭細而無尾,毛有斑點,甚肥。雄者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則群飛,晝則草伏。” 鹑【同义】总目录 鹑白唐族味鹩 鹑chún鸟名,鹌鹑。《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县:同“悬”。) 鹑*鹑F0C8 不好的衣 不好的衣旧衣:旧裳 ☚ 好的衣 衣服的情况 ☛ 各种鸟名 各种鸟名鸡(秧~;珠~;春~;褐~)皇 鸢 凫 鸠(~妇;此鸟 ~;斑~;绿~;南~;睢~;鹃~;鵽~;鸤~;鹁~) 鸨 鹝 ☚ 各种鸟 各种状况的鸟 ☛ 小人 小人宵小 宵人 细儿 细士 细人 佥人 佥士 佥壬 犬马 雀鼠 鴳雀 鴳爵 ☚ 无赖2 邪恶的人 ☛ 鹑chún《本草纲目》禽部第48卷鹑(41)。药名。 鹑(鶉)chún (鹌鹑) quail: ~ 之奔奔,鹊之强强。 Boldly faithful in their pairings are quails;/ Vigo ̄rously so are magpies. 鹑chún❶ △鹑(鶉)chún13画 鸟部 见“鹌”(4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