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有机氯农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种类繁多,常用的主要是氯化烃杀虫剂,另外有些可用作杀螨剂或杀菌剂,后两类对人畜毒性小,一般不致引起中毒。
有机氯杀虫剂可分为两类:
❶氯化苯类,以苯作为合成原料,包括DDT、六六六。
❷氯化甲撑萘类,以石油产物作为原料,包括氯丹、七氯等,也可利用树脂副产品氯化而成,如毒杀芬等。一般为结晶或粘稠状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因此使用后残效持久; 在动植物体内长时间蓄积,食品加热处理也仅能破坏一小部分。自本世纪四十年代有机氯农药问世后,由于杀虫效率高,急性毒性低,又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DDT和六六六曾在很多国家大量使用。后来发现它们可在人体脂肪中蓄积,并可污染大气、水系、土壤和农作物,对水生生物和野生动物也有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故其慢性毒性问题已引起了广泛注意,有些国家已停止使用。
几种常见有机氯杀虫剂对人和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见表。

有机氯杀虫剂大鼠和人经口急性毒性

制剂大鼠经口
LD50(mg/kg)
人经口毒性
剂量表 现
DDT11311810mg/kg
16mg/kg
有不适症状,无抽搐
引起抽搐
林丹88917~15g
0.33g
成人口服有一定危险
儿童有死亡可能
六六六60060030g成人危险剂量
氯丹3354306~60g
32mg/kg
估计致死量
成人出现抽搐,可复原
七氯100162  
毒杀芬90602~7g
10mg/kg
最小急性致死量
引起抽搐,可复原,有人
无症状

误服有机氯杀虫剂可引起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兴奋、抽搐),特别是氯化甲撑萘制剂。长期接触可导致神经衰弱和胃肠道症状;严重时损害肝、肾。目前对有机氯杀虫剂是否有致癌作用看法不一。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发现用DDT喂饲的小鼠肝肿瘤发生率增高。但对大量接触DDT达20多年的大批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并未发现肿瘤发病率增高。大剂量六六六(大于200ppm)可诱发小鼠肝瘤,但除小鼠以外,在其他实验动物中很少能引发肿瘤。对小鼠肝瘤与人类肿瘤的关系也有不同看法。另有报道,DDT有轻微诱变作用。
有机氯具有两种作用:
❶诱导肝滑面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从而可能影响一些外源性化学物(药物、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在活体内表现为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在离体实验中表现为苯巴比妥、雄激素或雌激素代谢加速,并可使所给甾体化合物的内分泌活性降低。
❷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此外,DDT还可能抑制体内维生素A、E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生物合成。但一般人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入的DDT和其他有机氯的量,尚达不到诱导肝微粒体酶而加速甾体内分泌降解的水平。
有机氯农药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有机氯能在动植物体(包括哺乳类动物、蔬菜、禽蛋类、奶制品、水产品等)内蓄积和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经消化道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中,尤以肾周围和大网膜脂肪中含量最多,其次是骨髓、肾上腺、卵巢、脑、肝、肾等。在体内代谢后,经尿、粪、乳汁等排出体外。此外还能经胎盘传递给胎儿。
有机氯农药的毒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有机氯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在于它的去氯反应,当有机氯进入血循环后,即与基质中氧活性原子作用,发生去氯的链式反应,产生不稳定的氧化产物;后者分解很慢,于是成为新的活性中心。这种链式反应很慢,因此未起作用的杀虫剂即被血液带到脂肪组织中长期贮存。
有机氯的主要靶器官是神经系统。DDT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是由于DDT作用于神经类脂膜上的胆固醇,降低了膜对钙离子的渗透性,干扰了轴突膜去极化后恢复正常电位所需的表面重新钙化。目前认为DDT分子与神经膜上受体结构互补,是毒作用的基础(参见“分子毒理学”)。有人认为DDT的靶子是一种ATP酶,其作用与Na+/K+-ATP酶相似。
对于有机氯具有雌激素样活力的看法不一致。雌激素的作用是雌二醇17β(E2)与细胞浆8S区受体结合成一复合体,进入核中,表现雌激素信息。有人认为有机氯系脂溶性,可透过细胞膜,同E2一样与8S区受休结合。但有人否定此说。
有机氯杀虫剂的潜在危害主要在于它们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因此应控制使用和逐步以其他低毒、低残留农药取代。
DDT[(ClC6H4)2CH(CCl3)] 化学名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简称二二三。是最先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剂。进入体内后以原形或在体内经代谢后以DDA[双-(n-氯苯)-乙酸]形式排出体外。代谢的中间产物是DDE[2,2-双-(n-氯苯)-1,1-二氯乙烯]。在体内主要以DDE形式贮存,其毒性比DDT小。体内DDT含量增高只表示短暂的近期接触。在粪、尿中,DDA以游离态或与氨基酸(门冬氨酸、组氨酸等)结合的形式排出。脂肪中DDT贮存量与职业接触和饮食习惯有关。国外报告,一般居民体脂中,DDT(包括DDE)可达12ppm,甚至更高;即使在从未使用过DDT的地区,其居民体脂中也可检出少量DDT,这是由于DDT经喷洒后,雾滴可随风飞扬到远处,并污染水源和土壤而造成的。在土壤中,DDT消失95%的时间可能需要10年以上。DDT在水中浓缩的程度也很可观,如美国密执安湖水中DDT浓度为0.000002ppm,湖泥中为0.014ppm (浓缩7,000倍),湖中小虾体内为0.041ppm,鳟鱼体内为3~6ppm,而在海鸥和青鱼体内已达99ppm,几乎浓缩了5,000万倍。
六六六(C6H6Cl6) 又名六氯化苯或六氯环己烷。有几种异构体,其中仅丙体具有强力杀虫作用,其他异构体杀虫效力极低或无效。六六六对人、畜急性毒性较小,各种异构体急性毒性的顺序是: 丙体>甲体>丁体>乙体。慢性毒性顺序是: 乙体>甲体>丙体>丁体。六六六原粉一般含丙体12~14%。经提纯后,含丙体80%以上者称为高丙体六六六,含丙体99%以上者称为林丹。
六六六在体内代谢过程极为复杂。以丙体为例,在酶的作用下经代谢产生三氯苯,与谷胱甘肽结合后排出;或形成三氯环氧苯,最后产生三氯酚,结合后排出。总之,各种代谢途径均以氯酚类化合物作为尿中排泄的主要形式。未经羟化的氯苯类化合物难以随尿排出。环氧化物如三氯环氧苯能与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进行共价结合,经尿排泄速度快,在脂肪中很少贮存。
六六六接触皮肤可引起皮炎。农业上大量使用六六六造成环境污染,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潜在因素。人体中的六六六主要来自食物。在六六六的各种异构体中,乙体和丁体较为稳定,因此土壤中半数以上为乙体。六六六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为无杀虫作用的异构体所致,人体脂肪中95%为乙体。由于丙体慢性毒性小,可用林丹代替工业品六六六,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氯丹和七氯 氯丹又名八氯六氢甲撑萘,七氯又名七氯四氢甲撑茚。氯丹和七氯是同一生产工艺中的不同产物,以六氯环戊二烯为中间体。氯丹纯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工业品为琥珀色粘稠状液体。纯度60~75%,含氯量64~67%。七氯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为蜡状固体。可经皮肤吸收。曾有因误服氯丹或氯丹溅污皮肤和衣服而引起急性中毒的报道。七氯在体内转化为毒性高的环氧化物,以此贮存于脂肪中。


毒杀芬 乳白色或琥珀色蜡样固体,是一极为复杂的混合物,至少有26种成分。其主要结构式如下。用同位素36Cl研究其在大鼠体内分布时,14天内尿中36Cl占50~60%,粪中36Cl占30~40%,说明在体内贮存不久,蓄积毒性不明显。毒杀芬本身不挥发,急性吸入中毒可能性小。是全身抽搐性毒物,误服可致中毒,甚至死亡。


三氯杀螨醇[(ClC6H4)2COH(CCl3)] 又名1,1-双(对氯苯)-2,2,2-三氯乙醇。纯品为无色结晶。工业品为棕色粘稠状液体。农业上用作杀螨剂。大鼠经口LD50约800mg/kg。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并可经皮肤吸收。高浓度时损害肝、肾。
☚ 有机磷农药   有机汞农药 ☛
000143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