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酒泉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有二体:一体双调四十九字或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平韵,以宋潘阆所作咏西湖词最为有名,故又名《忆余杭》。一体双调四十字至四十五字不等,字句格律彼此大同小异,或全押平韵,或平仄间押,多见于《花间集》。 ☚ 春光好 生查子 ☛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用作词调。见《花间集》载唐温庭筠、韦庄等词。汉应劭《地理风俗记》:“酒泉郡,其水若酒,故曰酒泉。”《填词名解》:“汉武帝置酒泉郡,城下有泉,味甘如酒。郭弘好饮,尝曰:‘得封酒泉郡,实出望外。’词名取此,曰《酒泉子》。”敦煌卷子《茶酒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疑另有《酒泉》大曲。敦煌曲有《酒泉子》三首,词中“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争奈失计无投窜”等语,与昭宗乾宁二年(895)五月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率精兵入觐,引起京师大恐情况合,或作于此时。敦煌词于调名下注“平”字,盖平调也;《金奁集》载温庭筠、韦庄各一首,入高平调(林钟羽);宋张先五首(《全宋词》作存目词)入高平调。《词律》卷三收皇甫松等共二十体。《词谱》卷三以温庭筠所作(花映柳条)为正体,双调,四十字,上片五句二平韵二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一平韵,此为平仄错叶格,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词谱》列别体二十一种,最短四十字,最长四十五字,用韵、字句略异,李珣、冯延巳所作全押平韵。《词谱》又云:“二十二阕,约计不过五体。” ☚ 凉州歌 消息 ☛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廓人争江上望①。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②。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③。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④。 此词是作者所写忆杭州组词十首之一,回忆永志难忘的钱塘观潮盛况。上片写观潮盛况和波涛气势,下片写弄潮之惊险,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图。据说作者因此词名噪一时,后人据词意作画,名之《潘阆观潮图》。 【作者】 潘阆,北宋词人,生平见前《酒泉子(长忆孤山)》词。 【注释】 ①钱塘观潮,今在海宁,宋时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农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据说这一天是“海神生日”,要在江边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故在这一天常常是倾城而至江边。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观潮》载:“临安……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七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②此句言潮声如万鼓轰响。③“弄潮儿”两句,描写当时观潮活动中特有的一种奇观。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观潮》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④心寒:心惊胆战。 酒泉子这首歌辞是咏剑辞,此剑造形美观,锋利无比。 上片写剑的外形。“三尺青蛇,斩新铸就锋刃刚”,是说剑有三尺之长,上刻有青蛇花纹,称它为青蛇剑。此剑是新打制出来的,剑刃锋利无比。“鲨鱼裹欛用银装,宝现七星光”,指此剑把是用鲨鱼皮做的,银光闪闪,这是把难得的宝剑。由于上面刻有花纹,再加上银色的剑柄,使此剑色彩斑斓,光艳夺目。 此词中的剑是用来防卫或戒备他人的,上面刻有青蛇和鲨鱼皮作的剑柄固然使此剑大放异彩,但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青蛇与鲨鱼皮都使人不寒而栗,很能给对方造成心理的压力,又能使持剑者勇气倍增,先发制人。所以,此辞的上片乍看起来,似乎写得比较柔和,但多扫瞄几次,细细品味一番,便觉得里面透出一股阴森森的冷气。虽然剑有银装,现七星光,但此时此刻是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因而,可以说,用青蛇,用鲨鱼皮装饰此剑,是铸剑者的匠心独运,也是词作者的独特构思,精制而成。 下片写此剑的神奇功力。“曾经长蛇偃月阵,一遍离匣神鬼遁”,是说此剑经历过大规模的战阵,剑刚出剑匣仅仅一次,连神鬼都立即逃得无影无踪。“鸿门会上佑明王,胜用一条枪”,是说在鸿门会上用剑保护明王,比一条枪用途还大。这一句是用典说明剑的用途,刘邦曾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欲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掩护。最后樊哙仗剑执盾闯入,刘邦始得乘隙脱险,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在这次宴会上,三人用剑,一为刺杀,二为掩护,三是佑王脱险,可见剑在此时之妙用,它比枪来得更快,更实用。 另外,此词的思想意义较深。辞中提到“鸿门会上佑明王”之事,是赞剑亦颂人,作者借此来颂扬用剑保护皇帝之人,并有意鼓励那些用剑之人应效忠皇帝,以确保大唐江山之稳固,在当时,这样写无疑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作者在这里虽是一点即过,但却不容忽视其用意所在。 酒泉子这首歌辞是咏马之作,歌咏战马屡上战场屡尽其力。 首句是写马的外部特征与姿态。唐人以 “红耳”称马者居多,如张祜《爱妾换马》:“休怜柳叶双眉翠,却爱桃花两耳红。”朱全忠赠蜀王建礼物单,列 “红耳叱马一匹”。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后, 附七绝十九首, 有云: “玉蹄红耳槽头时, 𫘮饲直教称体肥。”可见, 唐人对“红耳”的偏爱。称马为“红耳”,一是此马外形俊美,二是深得主人喜爱。这里称之为 “红耳”,主要是马在战场上表现突出,身手不凡,深得赞赏。“薄寒”一说“发汗”,一说“薄寒”是山名,马以山为名。“摇头弄耳摆金辔”是说马很有灵性,摇头弄耳,左顾右盼,摆弄着金色的缰绳。这一“摇头”、一“弄耳”、一“摆金辔”等一连串的动作就把马的基本特性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仿佛真有一匹“红耳薄寒”活生生立在欣赏者面前,欣赏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一举一动。起句把马完全写活了。这为以下写马战场上的骄姿奠定基础。 “曾经数阵战场宽,用势却还边”,是说马曾经多次身临战场,等从战场凯旋,再无战事,便返回边疆戍边待用。古时双方对战,主要是骑马,这一需战术高明,二需战马优良。所以选一匹好的战马征战沙场,对将士来说,便尤为重要。一旦他们选好战马,便精心喂养照料,使之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其优势。 辞的下片便写在战场上人马通力合作,大胜而归。“入阵之时,汗流似血,齐喊一声而呼歇”,在这里,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战马的咆哮,哪里是将士的呐喊,人喊马嘶成一片。战马冲入敌阵,和将士们一同进入紧张状态,将士们大汗淋漓,战马也汗流浃背,战马与将士都英勇,也都善战,都有一股锐气,有不胜誓不归的胆量。一鼓作气,齐喊一声,奋勇杀敌。辞中虽然没有写对战双方如何拼杀,场面如何激烈,但是下片的首句却从侧面烘托出战争上是如此火爆。它渲染一种战场的气氛是通过写人马的状态来表现的,“汗流似血”只四个字便胜似一切对战场的精描细刻,侧面的烘托往往比正面的切入更容易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但则收阵卷旗旛,汗散卸金鞍”,是写战后之情景。等到收阵卷起战旗凯旋时,卸下马的金色的鞍子,却也热汗直流。在多次征战中,马确实立下了 “汗马”功劳。 此词写得很有气势,既让读者领略到激烈的对战场面,又使读者感受到战马的勃勃英姿。此外,此辞很注重详略,在写马动作时,连用三个细节动用,使马很招人喜爱;而当写马上战场时,便只用 “汗流似血”形容,可谓一字千金,这样写张弛相间,很有魅力。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①。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②。 芰荷香喷连云阁③,阁上清声檐下铎④。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⑤。 孤山是西湖四岛之一。耸立于西湖里湖与外湖之间,东接白堤,西接西泠桥,四周碧波萦绕,孤峙湖心,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花屿。山上荟萃众多文物古迹,南麓有文澜阁,北麓有放鹤亭,山上有孤山寺。后山林木参天,环境幽静。作者作《酒泉子》10首,分咏杭州景物,此即其一。词以孤山的清幽、佛地的圣洁与扰攘纷浊的人世相对照,以表达作者对这块净土的思念。 【作者】 潘阆,北宋词人。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曾居杭州,太宗时经人举荐,赐进士及第,授西门国子博士,后去官,飘泊多年,真宗时任滁州参军。原有《逍遥词》,今仅存《酒泉子》10首。 【注释】 ①黛:青黑色的颜料。簇:聚集。②轻棹:轻快的小船。③芰(ji)荷:菱叶与荷叶。连云阁:高耸入云的楼阁。④清声:清亮的声音,此当指诵经声。铎:檐铃,风铃,一般为金属制。⑤役:驱使。 《酒泉子》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疑夺九重。 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 这是一首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民间词,很可能写的是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的事。黄巢起义前后历十年之久,曾攻入唐都长安,推翻李家王朝的统治,建立国号为大齐的农民革命政权。此词极生动地描绘了农民起义军打进长安时的情景。 上片写农民起义队伍的声势和气概。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惶惶”,慌乱的样子, “御辇”,皇帝的车驾,此处引申为京城。这两句是倒装,叙写农民军威武雄壮地攻进长安,使唐朝君臣一片恐惶。如果说一个“雄”字,还比较抽象地形容农民队伍声威的话,那么“每见”二字,通过突出唐朝政府军面对农民起义那种丧魂落魄、惊惶失措的普遍性,进一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势不可挡的强大威力。《资治通鉴》记载黄巢率起义军数十万人攻入长安, “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民夹道聚观。”此两句就非常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这种情景。接着抒发农民起义的宏图壮志: “蓦街穿巷犯皇宫,只疑夺九重。”“蓦街”,越街。 “九重”,帝王所居之处,这里指帝权。越街穿巷攻打皇宫,就是要打倒皇帝,夺取政权。两句话斩钉截铁地表达了农民起义的最高理想。黄巢在落第后曾写过一首菊花诗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以象征手法,表现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夺得帝权的热切希望。此时,这种理想前景已要变为现实,所以在两句中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其推翻帝权、主宰一切的语气则更加坚决激切、毫不动摇。 下片写唐朝溃败和贵族官僚逃窜的丑态。“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争奈”,即“怎奈”。两句是说唐朝政府军长枪短剑,横七竖八,混乱如麻,怎奈失计无策,无处逃窜。这生动地写出了在农民军的沉重打击下,唐王朝军队望风披靡,丢盔卸甲,作鸟兽散的狼狈情景。当时,贵族官僚们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他们在封建政权将垮之时,只顾携带金箱官印逃之夭夭,管他京城混乱不堪。此处真切地勾划出了贵戚大臣贪婪自私的丑恶嘴脸。上片可以看作是一阙农民起义的正气歌的话,这下片则不妨可以说成是一幅封建王朝的群丑图。 这首民间词如此旗帜鲜明,饱含深情地礼赞农民起义,充分肯定农民军无坚不摧的强大声威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气概,在敦煌曲子词里是绝无仅有的,在整个古代民歌中也是不多见的,弥足珍贵。全词充满生活气息和战斗色彩,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酒泉子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作者以沈雄之魄,劲健之气,写奇丽之景,词笔纵横,气象宏伟,把观潮场面、波涛气势、弄潮儿的身姿和表演,写得惊心动魄,豁人耳目。“别来”。二句,平白自然,呼应起句,使作品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且将惊恐和向往矛盾交织的心理呈现出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木兰花 长相思 ☛ 《酒泉子》jiu quan ziThe Wine Spring→孙光宪 (Sun Guangxi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