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生活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日益改善,生活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虽然中间也经过曲折,但总的趋势是波浪式螺旋上升的。195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5元,比1952年的69. 3元增加11.2元,增长16.2%,人均口粮达到207公斤。在党的领导下,宁夏农民度过了3年困难时期,并取得3年调整的大发展,1965年,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8元,比1957年增长5%。197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7元,比1952年增加21.4元,增长30.9%,比1957年增长12.7%,比1965年增长7.0%。1978年以前的29年间,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左”的错误干扰,农业长期徘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始终处于贫困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民生活消费显著改善,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超过了前29年的平均速度。如今,绝大多数农民已完成了由勉强度日到温饱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部分农民正逐步向小康目标迈进。根据1978年以来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这期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5. 9元增加到667.06元,增加551. 18元,是前29年增加额的14.2倍。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民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农民家庭消费的实物量和质量上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民生活消费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
❶1978—1984年,这一阶段农民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温饱,生活消费的投向侧重于吃饭,穿衣,还没有余力改善住房条件和购置耐用物品;
❷1985—1988年即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日益迫切,住房支出增长较快,新建房屋增加;
❸1988年以后,消费支出的投向又出现了新变化,表现在文娱及服务和用品支出大幅度增长,农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序列由1978年的吃、穿、住、用,变为现在的吃、用、住、穿。由此可见,宁夏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