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一、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1990年贵州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3. 3元,比1949年的41. 8元,增加361. 5元,增长8. 65倍; 比1980年的139. 2元,增加264. 1元。改革开放12年间,生活消费增加额是前29年的2. 72倍。前29年的相当长时间内,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生产关系变革过快,超越了生产力水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使生产遭到严重影响,生活水平下降。正如1980年中共贵州省委向中共中央所作的《关于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的:“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的影响和林彪、‘四人帮’的破坏,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十分深重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经济上剥夺了农民的利益。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1958年公社化后,就不顾我省生产力水平比全国低得多的实际,严重背离农民自愿,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高公有化程度,使解放初期农业顺利发展的步子受到了阻碍,进而形成长期停滞乃至倒退的局面。加上多年实行高指标、高征购、高积累,使大多数农民未能解决温饱问题。相当多的生产队长期过着“三靠”的穷日子。
(2) 政治上侵犯了农民的民主权利。20多年来,每次带‘反’字的运动,层层反下去,一直整到农民头上。农民为了求得温饱,多次自发调整生产关系,秘密地搞包产或包干,而这种调整每次都被视为‘单干’和‘走资本主义道路’,迫使下面不少同志用‘捆绑吊打、批斗罚抓’进行‘纠偏’,甚至把依靠劳动致富的农民打成‘暴发户’。这种把无产阶级专政同农民的民主权利对立起来,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农民的物质利益对立起来的理论和实践,使农业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事业。”
前29年,贵州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与全国水平比,一般年份要低20%左右,在1962—1965年的4年间,则接近或超过全国水平。1962年全国平均生活消费支出92.21元, 贵州达99.1元, 比全国水平高7.47%。1965年全国平均95.11元,贵州98.8元,比全国平均高3.88%。几种主要食品消费量,这4年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57年贵州农民口粮消费水平达227公斤,与全国一样; 食油消费,全国人均1.58公斤,贵州1.8公斤,比全国高13.92%; 肉类消费全国人均4.53公斤,贵州5.35公斤,高18.1%。1962年全国口粮消费189.3公斤,贵州202公斤; 1965年全国口粮226公斤,接近1957年水平,贵州240公斤,比1957年增长5.73%; 食油消费,全国1.45公斤,贵州1.55公斤,肉类消费,全国4.81公斤,贵州9.3公斤,高93.75%。“文革”以后,贵州农民生活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1990年全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达538.05元,贵州只有403.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34.75元,低25.04% 。
收入少,生活消费水平低,与全国和周围省区差距扩大。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全国发展的步伐。以农民出售产品收入这个指标看,1982年贵州人均出售产品收入94.63元,比全国89.15元多5.48元,高6.15%,到1990年全国增加到408.49元,8年平均递增20.96%,而贵州仅221.67元,8年递增11.23%,比全国慢9.73个百分点。1982年四川人均出售产品收入仅比贵州多0.46元,1990年达327.1元,比贵州多105.43元,发展速度快5.48个百分点。1982年云南省比贵州少19.07元,1990年云南增加到297.74元,比贵州多76.07元,发展速度快7.47个百分点。1982年湖南省仅比贵州多14.12元,1990年湖南增加到403.66元,比贵州多181.99元,发展速度快6.58个百分点。1982年广西仅比贵州多21.77元,1990年达400.23元,比贵州多178.56元,发展速度快5.46个百分点。
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速度跟不上全国,赶不上周围省区的速度,最根本的原因,正如原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1984年初在地委书记、专员会上作的《在新形势下开创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的:“就是我们的思想没有适应形势的发展而进一步解放,我们的政策没有适应群众的要求而继续放宽。……没有做到省委1982年夏天指出的‘在新的起点上前进’的要求。……对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并没有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而是有意无意地从各方面加以阻碍、窒息甚至扼杀,使得农村‘两户’处于提心吊胆、七上八下的状态,……使得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有些处于不死不活的境地,使得全省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商品经济在发展中举步维艰。”
1981年是贵州农村普遍采取包干到户的第二年,人均纯收入达208.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少14.64元,仅低6.55%,在全国上升到第20位。从1982年以后,全国农村实行了各种不同的生产责任制,科学技术和生产投入紧紧跟上,商品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贵州则不如全国快,因而自1982年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990年与全国收入相比,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435.1元,比全国629.1元少194元,差距由1981年的低6.55%扩大到30.83%; 收入位次由第20位降至第29位,倒数第二,生活消费水平倒数第四位。为了跟上全国发展步伐,贵州必须放手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因此,思想要比全国进一步地解放,胆子要更大一点,政策要更加放宽,才能彻底改变贵州“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状态,建成繁荣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第四节 农民生活水平分析   二、农民生活消费结构评价 ☛
000131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