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对农村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部署,河南省从1990年12月至1993年1月,分四期对全省47 000多个行政村和部分乡镇普遍进行了一次集中性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基本做法是:

☚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坚持思想教育,促进观念转变 ☛

(一)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党在农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二)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1.虚实结合,抓好思想教育/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迈向小康/3.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首先是抓了以党支部为重点的组织建设/4.加强“社教”工作队的自身建设/5.各级党委重视,各级领导亲自抓社教/二、文明村建设

☚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文明村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党在农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 ☛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省于1990年冬季在全省农村普遍开展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这次思想教育,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促进经济、政治、社会稳定发展为宗旨,以培育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全面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生产力为落脚点,收到显著成效。教育的覆盖面,在群众中占80%以上,在党员、干部中占95%以上。具体做法是:

☚ 第五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做工作 ☛

(一) 农村政治经济形势教育活动/(二)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 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二) 开展创建文明村户活动/(三) 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四) 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五) 培养推广典型群体经验

☚ 第六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 农村政治经济形势教育活动 ☛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由于一度放松对基层的领导,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对党在农村的政策产生了误解和疑虑;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管理混乱,消极、落后、丑恶现象屡有发生,封建主义势力有所抬头。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妨碍着农牧区的社会稳定。
1990年初,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抽调1 000名区级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农村工作团,深入农村牧区,抓稳定、促生产,开展形势、任务和政策教育,历时8个月,为巩固和发展农牧区的大好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0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二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自治区党委遂于1990年12月—1993年4月,组织实施了历时3年、连续三期的农村牧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简称为“农村社教”。
农村社教的指导思想是: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期农村社教主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保证农村稳定,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第二期农村社教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第三期农村社教主要以中共十四大和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精神为指导,开展乡镇一级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鼓励农民加快奔小康步伐。
为保证农村社教顺利进行,自治区与各地州市县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教领导小组。先后从各级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抽调干部8.29万人(不含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地厅局级干部266人,县处级干部4 114人(党团员占89%以上),组成工作团队,分赴各地帮助工作。
3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1)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三期社教,85%以上的农村干部群众受到一次全面的思想教育,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增强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深了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加深了对党的民族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解,认识到了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新疆的稳定。同时,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得到了巩固,乡村广播站、文化室、党员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普遍建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纷纷兴起。农村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逐步好转,宗教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2) 农村奔小康大讨论深入人心。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社教工作团队及时组织动员全区各地 (州)、县 (市)、乡 (镇)举行奔小康专题报告会、放映录像、出版板墙报、组织农村奔小康知识竞赛、致富能人演讲会和“小康杯”文艺汇演等活动,积极引导农牧民开展“奔小康”大讨论,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地方的干部群众增强了奔小康的信心,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干部群众克服了小富即安思想。在此基础上,各地提出了因地制宜奔小康的新思路,制订了奔小康的规划和措施,初步形成了地、县、乡、村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并且落实了一批小康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
(3)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三期农村社教,共整顿乡镇(场)党组织680多个,基层党支部7 740多个(占全区乡、村党组织总数的90%以上)。一些基层党组织瘫痪、半瘫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软弱涣散状况得到改变,后进支部有了转化。第二期农村社教,经过组织整顿,一类党支部增加了27. 6%,二类支部减少了28.8%,三类党支部减少了81.5%。在第三期农村社教中,各地普遍结合换届选举,选配了一批思想解放、有文化、懂经济、政治上强、有改革开拓意识的奔小康带头人,充实乡村领导班子。一大批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2. 1万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培训培养,一批优秀农牧民加入了党组织。
在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同时,村民委员会、合作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基层组织和治保、人民调解、计划生育、宗教管理等部门,也得到了整顿和加强,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4) 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❶稳定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加强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健全了双层经营体制和集体经济组织。社教中全区共建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3 000多个,一些县乡村还建立了农村信息网络;
❷各地普遍清理回收了大批被挤占挪用的集体资金,建立健全了民主理财组织和制度;
❸帮助各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❹一批县级批发市场和乡村集贸市场纷纷建立起来;
❺积极组织农牧民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帮助解决买难卖难和生产上的困难,确保新疆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5)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期社教中,工作队都把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社教许多地方长期存在的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或改善。许多社教工作队为基层捐赠图书,为困难户捐款捐物,得到农牧民的一致拥护和赞扬。

☚ 第五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农村曾多次开展以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共浙江省委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一项正常性的工作来抓。

☚ 第七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

(一) 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二) 思想教育的内容/(三) 思想教育的重点/1.农村冬训/2.乡镇党校/3.“三基本”教育/(四) 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一) 文明创建活动/(二) 主题教育活动/1.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2.“三提倡、三反对”宣传教育活动/3.“写史立标”活动/(三) 群众自治组织/三、基础建设/(一) 队伍建设/(二) 机制建设/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2.强化管理,落实责任/3.建立制度,规范行为/(三) 阵地建设/1.党员教育网络/2.宣传教育网络/3.群众文化教育网络/(四) 理论建设/第五节 小城镇建设

☚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 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农村多次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到1995年为止,历时46年,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 第五节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时期 ☛
000325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