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农村邮电通讯建设历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农村邮电通讯建设历程 一、农村邮电通讯建设历程新中国成立前,辽宁邮电局 (所)不仅数量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城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以磁石式人工交换机为主的农村电话网,并逐步在每个农村乡镇都设置邮电局所。1949年,辽宁地区农村邮电局 (所)已增加到400处,电话局60处,磁石式人工交换机总容量为2 625门,电话机共1 260部。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由县 (市)政府投资,大力进行农村电话建设。到1957年,全省农村发展电话交换点335处,交换机总容量14 301门,电话机总数5 960部,农村邮电局所达到630处,办理电报业务的邮电局所达436处,办理长途电话业务的邮电局所达503处。全省农村邮电局 (所)的质量和通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1958年,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农村邮电机构下放给公社管理。到1960年,全省邮电局所总数达1 701处,邮电业务量比1957年增长77.9%。其中农村邮电局所为1 340处,邮路及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增长50.3%; 农村电话交换点增至1 430处,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3 628门,电话机总数为26 709部,实现了公社装总机,大队通电话。农村邮电局几乎全部办理电信业务。1961年,按照国民经济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撤销了农村社办局 (所),改为自办局所或代办所; 整顿农村电话网,撤并部分农话交换点; 调整农村电话网管理体制: 处在中心位置的电话交换点转为省地方国营,一般公社电话交换点下放给人民公社经营,转为集体所有。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全省农村电话建设随之停顿。“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农村电话获得了新的发展,而且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农话交换机开始走向自动化,纵横制、步进制交换机逐步取代磁石式人工交换机。“五五” 期间,全省共增交换机24 521门,年均增容4 904门,发展速度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3.5倍。五年间全省共增设农话交换点112处,年均22.4处。自办邮电局所取代农村代办所。
注:1.1995年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乡镇比重为9.6%;装有程控交换机的乡镇比重为97.9%;进入长途电话自动网的乡镇比重为97.0%。 2.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996、1997年邮路统计未分农村、城市,邮路及农村投递总长度项,括号内数字为农村投递长度,未含农村邮路。 ☚ 第十节 农村邮电通讯 二、邮电通讯建设的分析与评价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