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模型之外的货币当局决定的。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储备比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在现代货币体制下,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❶高能货币,即银行存款准备金与公众持有的通货。
❷银行存款与银行持有的高能货币的比率,即存款——储备比率。
❸社会存款与其通货持有量的比率,即存款——通货比率。若以H、D/R、D/C分别代表上述三个因素, 以M代表货币供给量,则货币供给函数为:

高能货币H反映货币当局的行为,存款——储备比率D/R反映银行的行为,存款——通货比率D/C则反映公众的行为,后两项构成了高能货币H与货币供给总量M的确定的函数关系。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改变高能货币的供给,也就是改变银行的储备金额与公众持有的通货,影响银行的存款——储备比率和公众的存款—通货比率,从而改变社会的货币总供给。当货币当局要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时,就可以增加高能货币的供给,使全社会的货币总供给量增加;当货币当局要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时,可减少高能货币的供给,使全社会的货币总供给量减少。货币当局还可以通过控制存款——储备比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各国银行制度都采用了法定存款——储备比率制。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根据存款——储备比率缴纳储备金,然后再发放贷款。在现代发达的信用体系下,大部分借款人并不以现金方式提取贷款,而是把它存入银行,成为银行存款。这样,银行在缴纳这部分存款的储备金后又可以发放贷款,贷款又转化为存款,依此类推,形成一系列的派生存款。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成正比,以K代表货币乘数,r代表法定的存款一储备率,R代表存款漏损率,那么货币乘数可表示为:

存款漏损率q一般情况下不变,因此,货币当局实施扩张型货币政策时,可降低存款—储备比率,货币乘数增大,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增强。货币供应量成倍增长;货币当局实施紧缩型货币政策实施时,可提高存款—储备比率,货币乘数缩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成倍减少。
首要前提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弗里德曼整个名义货币理论的首要前提。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体制。从而是与真实经济活动相分离的,而真实货币需求又主要决定于由真实因素产生的真实持久性收入,并且是稳定的,那么,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需求就是各自独立决定的。即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并不影响真实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这样,名义货币需求就可以随时适应于货币供给的变化作充分调整,政府也就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而对经济活动实行有效调节。可以说,没有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也就没有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也就不复存在。需要注意,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只是指M2即公众手中的通货(纸币)量和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而不涉及其他流动性资产,强调货币与信用的区别,强调银行体系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这就加强了他所提出的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局限性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有其局限性。在实际中,除了高能货币H可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外,存款——储备比率和存款——通货比率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银行与公众的意愿。其意愿又主要取决于真实经济活动的涨落。如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银行倾向于扩大贷款、投资,公众倾向于持有较少的通货而扩大其手中盈利性资产的数额。此时,存款——储备比率和存款——通货比率趋于上升;反之,在经济收缩阶段,两项比率将趋于下降。
弗里德曼承认真实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也会产生内在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远不如货币当局对于货币供给的外在控制和调节。
☚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货币乘数 ☛
000001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