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负利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负利率银行挂牌的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润便呈负数,此时的银行利率便是负利率。1980年中国的名义利率为5.4%,通货膨胀率为6.0%,实际利率为-0.6%;1985年为-1.6%;1987年为-0.1%;1988年为-9.86%。 负利率Negative Interest Rate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的实际利率。负利率主要是产生于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时期。 负利率银行挂牌的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就是负利率。在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里,利率有名义与实际利率的差别。名义利率即银行挂牌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差数。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便呈负数。此时的银行利率便是负利率。负利率对正常的资金融通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是非常不利的。首先,不利于国内储蓄事业的发展。国内储蓄的不断增长,不仅是筹集生产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依据。在负利率情况下,储蓄事业难以发展,人们会感到存钱吃亏,存钱不如存物,而持币待购,甚至持币抢购。其次,负利率容易助长投资膨胀,加剧物资供应的压力。低利率是扩大需求,促进消费,鼓励投资的一项有效的政策措施,但其作用以社会需求不足为前提。在负利率情况下,通货膨胀,助长投资膨胀。再次,负利率会造成虚假的信贷需求,助长投机。在通货膨胀的经济中,负利率必然会加剧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投机的趋势。其危害决不限于信贷关系,还将恶化国民经济。最后,负利率不利于控制信贷规模,稳定货币流通。现实情况往往这样,负利率是通货膨胀的产物,而负利率的存在,又直接插进通货膨胀的发展。 负利率 负利率negative interest rate“正利率”的对称。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指数超过现行的名义存款利率而造成储户实际利息收入损失的名义利率。 ☚ 正利率 名义利率 ☛ 负利率 负利率银行挂牌的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在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里,利率便有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所谓名义利率,即指银行挂牌的利率。实际利率则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差数。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便呈负数,此时的银行利率便是负利率。如果以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率代表通货膨胀率,以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代表名义利率,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出现过负利率的情况。1980年,中国的名义利率为5.4%(均为年率,下同),通货膨胀率为6.0%,实际利率为-0.6%;1985年,名义利率为7.2%,通货膨胀率为8.8%,实际利率为-1.6%;1987年,名义利率为7.2%,通货膨胀率为7.3%,实际利率为-0.1%;1988年,名义利率为8.64%,通货膨胀率为18.5%,实际利率为-9.86%。 ☚ 名义利率 资本利息 ☛ 负利率 负利率其含义有二:(1)指的是名义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的利率,即实际利率小于零时的利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负利率存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生产领域扩大了资金供求缺口,加剧了社会总需求膨胀的态势,激化了社会总体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是在流通领域助长了企业囤积居奇的风气,人为地加剧了物资供给短缺的矛盾; 三是无形中保护了落后的低效的企业,抑制了先进企业的高速发展;四是刺激了人们盲目消费和抢购,居民储蓄倾向下降,消费倾向上升,从而加剧了消费膨胀。(2) 银行对存款人收取利息时所适用的利率。负利率是一些国家为了缓和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它规定对非居民在该国内该国货币存入银行的款项不仅不付利息,反而还要倒收利息。例如70年代瑞士就采用这种办法。 ☚ 加罚息利率 融资方式 ☛ 负利率negative interest rat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