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教育方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jiàoyù fāngzhēn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一定时期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关链接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1950年、1957年、1958年、1981年,对教育方针分别有几次不同的提法。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执行,其中第五条即为教育方针,具体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 教育贷款 教育券 ☛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它具有主观性,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反映着阶级的意志。教育方针包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关键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差异,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提法不尽相同。教育方针大多是由权力机构、政府或政党以法律、法规或决议的形式制定的。它集中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人才培养的总方向。我国的教育方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时期,有过各种不同的表述。1957年,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1958年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9年,李鹏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把中国的教育方针总结为三点:第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强调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第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 教育 教育目的 ☛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jiaoyu fangzhen由政党或政府所提出的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它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教育方针对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任务、选择教育内容以及管理和指导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都起定向和指导作用。 ☚ 教育管理 教育立法 ☛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jiaoyu fangzhen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目的及实现教育的基本途径等。关于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规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现象,是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这两方面因素来综合设定的。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规定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它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方法、手段的选择。同时,它指出了教育对象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教育结果,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实行某种教育控制,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制定科学的教育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如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主要规定的是教育培养目标。195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规定了教育的阶级性质和基本途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新的历史时期新人“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 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 ☛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Jiaoyu fangzhen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规格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最为重要。各国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异,因而关于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提法也不相同。有些国家(如法国、苏联)以中央政府颁布教育法令或执政党发布指令、决议等形式提出各自的教育方针;有些国家(如美国)没有官方规定的全国一致的教育方针,而由各地方政府规定;有些国家(如英国)既有政府有关法令政策的统一规定,也参考专家组织或教育团体的意见或建议作出规定。各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大都侧重于提出教育所要达到的预定目的即教育宗旨,一般都以培养合乎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为目的。我国最早提出的教育方针是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规定的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为“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者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教育部提出“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5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1年6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又提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Jiaoyu fangzhen政党或政府所颁布的指导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原则和总政策。它规定了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是社会的或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以及相应的教育理想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总纲领。世界各国对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提法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实行教育中央集权的国家多由中央政府通过法令、决议、纲领形式颁布,而实行分权管理体制的国家多以地方政府的法律加以规定。在表述上的繁与简、原则与具体等特征也差异很大。中国教育方针的颁布始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满清政府所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任教育部长蔡元培于1912年主持制定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1927年,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党化教育方针,确定以三民主义为教育宗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曾于1934年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人民都变成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5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对新形势下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做了多方面的阐述,总括起来可归纳为: ☚ 教育管理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 ☛ 教育方针国家教育事业的总方向,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制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olicy 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rinciple 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olicy;policy for educ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