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蔡锷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蔡锷墓 蔡锷墓位于麓山寺上方,寺两边有石级可达。墓基、冢、碑全用花冈石。墓碑高六米,上嵌铜铸碑文“蔡公松坡之墓”。墓地石栏环绕,栏嵌二十四方石刻,镌近代名人题词。四围古树浓荫,右侧两株古枫耸立云表。蔡锷(1882—1916),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后迁武冈。十六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后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出兵讨袁。讨袁胜利后,因患喉病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医院,12月18日北京国会决议国葬黄兴、蔡锷。1917年4月12日葬于岳麓山。墓侧有墓庐,庐内陈列蔡锷戎装遗照及其他文物资料,并有孙中山所撰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墓庐下方有白鹤泉,人称“麓山第一泉”,相传常有仙鹤飞至,故名。泉从山岩隙流出,汇入石井,冬夏不涸,水味清甜。清光绪三年(1877)于井泉上建亭。 ☚ 麓山寺碑 黄兴墓 ☛ 蔡锷墓 蔡锷墓位于岳麓山腰白鹤泉上方。蔡锷(1882~1916),字松坡,邵阳人。1899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回国调广西训练新军,颇负声誉。辛亥革命时被推为云南军政府都督。袁世凯称帝后组织护国军讨袁,屡败袁军。1916年病逝,次年归葬于长沙岳麓山麓寺后。其墓基座宽阔,冢和碑均由花岗石砌成。碑高约6米,嵌有铜铸“蔡松坡之墓”碑文。墓围绕以石栏,24块拦板上分别刻着近人的题字和挽文。基侧苍松翠柏、浓阴覆盖。白鹤泉下有蔡锷墓庐,介绍其生平事迹的文物图片。 ☚ 黄兴墓 云麓宫 ☛ 蔡锷墓 蔡锷墓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白鹤泉上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邵阳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军事家。1916年11月8日病故于日本,年三十四。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此。墓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坐西朝东。墓前台基宽阔,通体花岗石结构。圆形石制墓。墓上建有圆座方身尖顶石碑塔,底部周长12米,通高9.1米,上嵌铜板碑心,镌刻 “蔡公松坡之墓”。墓围绕以石栏,24块石栏板上分别刻有湖北、湖南、吉林、新疆等11省省长、督军献赠的铭文和建墓亭志文。墓前左右两行高大石级导于墓坪。右侧通道两边天然长成两棵高大古枫,有如卫士肃立,颇为庄严。白鹤泉下有蔡锷墓庐,为四合院式单层建筑。门悬孙中山题挽联: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中间是纪念堂,陈列蔡锷生平事迹图片。左右两厢为书画陈列室和茶室。院中有异石曲池,植四时花卉,平和安详。 ☚ 白鹤泉 黄兴墓 ☛ 蔡锷墓 蔡锷墓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白鹤泉后。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后改名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领导昆明“重九”(农历九月九日)起义,被举为云南都督。1915年12月25日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任第一军总司令,后任四川督军兼民政长。墓上建有花岗岩石砌圆座尖顶碑塔。通高6米,嵌入铜镌“蔡公松坡之墓”碑文。墓周圈以石栏24块,栏板石上分别刻有各省军政界的悼念诗文和题字。墓前有石坪,占地1620平方米。墓地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景物宜人。 ☚ 总理孙中山纪念碑 赵伯先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