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草市cǎo shì

城外的集市。王建《汴路即事》: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草市cǎo shì

城外的集市。王建《汴路即事》:“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草市

在州县城墙之外,因商业需要而形成的市集。这类草市,大都设在水陆交通便利的地方,尤以江河两旁为多。起初,它因行商往来,苦无投宿之处而立。到后来,旅舍酒店百业相次开设,房屋毗连,市面渐兴(陈谿《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记》。
草市最早出现在东晋建康(今南京)城外。至唐代,特别中唐之后,各交通要道上,草市林立,而且规模渐如乡镇。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于平水市(自注:镜湖傍草市名)中,见村校诸童习诗”。王建说:“草市迎江货”(《汴路即事》)。草市能接受贾客舟运的“江货”,市内还设有村校,可见它的规模是不小的。

草市

古代乡村定期集市的通称。东晋时建康 (今南京) 城外有草市,唐宋尤盛。《全唐诗》二九九王建《汴路即事》:“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宋苏轼《东坡集续集·乞罢宿州修城状》:“宿州……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集市貿易部 > 泛稱 > 草市
草市  cǎoshì

古時鄉村中定期的市集。大多位於水陸交通要道或驛站所在地。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予於平水市中(自注:鏡湖傍草市名),見村校諸童競習詩。”唐·王建《汴路即事》詩:“草市迎江貨,津橋税海商。”宋·蘇軾《乞罷宿州修城狀》:“宿州自唐以來,羅城狹小,居民多居城外……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謂之草市者甚衆。”又《江漲》詩:“春江圍草市,夜浪浮竹屋。”宋·陸游《村居》詩:“草市寒沽酒,江城夜擣衣。”

草市

018.草市(p2647.1)

书证之三引作:宋·苏轼《东坡集·续集·奏议·十二·乞罢宿州修城状》: “宿州自唐以来, 罗城狭小,居民多居城外, ……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按:此书证失误者三:
一、书名称谓不确。依现标目,当理解为: 《东坡集》为总书名,而《续集》、《奏议》为降幂排列之二、三级子目,层层皆有隶属关系,其实大相径庭。考苏轼全集有三种版本:
❶《四库全书》本《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
❷《三苏全集》本《东坡全集》八十四卷;
❸《四部备要》本,编号为第77册,名曰《东坡七集》, 内收: 《东坡集》四十卷, 《东坡后集》二十卷, 《东坡奏议》十四卷, 《东坡外制集》三卷, 《东坡内制集》十卷附《乐语》一卷,《东坡应诏集》十卷, 《东坡续集》十二卷。七集并列, 互不隶属,皆《东坡七集》之子目,而习惯称谓又多去总目、以子目单独作书名。故《辞源》本条可经作:《东坡奏议·十二·乞罢宿州修城状》。
二、引文不确。“居民多居城外”,一句之中着两“居”字,失于消极修辞已甚,愚谓坡仙行文必不如是也,覆按原文,后“居”乃“在”字之误耳。
三、引文割裂、标点有误。原书于“似此”句上有“兼诸处”三字而误删,则议论理由之充足语气顿消,不当于一句之中又为取舍也。又, 于“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句,如此标点, 当理解为:城区过于狭小,而居民散在城外者多于城内, 岂有是理! 原来“城小人多乃是对比修辞,故当点作: “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 苟合取容   草行 ☛
草市

036 草市

古代农村中定期市集的通称。起源于东晋建康(今南京)城外的市集。得名由来,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原来是买卖草料的市集。唐时随着商业发展而日益兴盛。据文献记载:唐代赤壁、汴州及德州境内的灌家口均有草市。一般离州县城较远,在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其发生存废,既非取决于官府法令,也无市官,主要为商品所集,买卖所在,因需要而形成为商业兴盛的区域; 有的草市后来还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新的城镇,如灌家口草市,后来即发展成为福城。各地草市,各有不同的俗称,如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圩”、北方称 “集”。

☚ 夜市   墟市 ☛
草市

草市

古时在城郭外所设的交易市场。由乡村定期集市发展演变而形成。初见于唐代,至宋代已遍布各地。因长期进行交易,其所在居民点的市场功能已相当完备,居民多从事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一些临近城郭的草市已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其繁盛程度甚至超过城郭内旧市区。规模较大的草市形成草市镇。宋朝政府将草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明清时期草市及草市镇更普遍得以发展,许多地区已形成市镇网络。

☚ 集市   墟市 ☛

草市

旧时中国乡村定期市集的通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圩,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今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有的草市后来变成新的城镇。

草市

草市

大城市以外的贸易市集。东晋时开始出现。多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东晋南朝的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寿春(今安徽寿县)等地域外均有草市。草市一词命意, 或言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最早为买卖草料市集。草市非官设, 亦无市官管理, 有的草市后来变为新的城镇。

☚ 夷市   私市 ☛
草市

草市

旧称大城市以外的贸易市集。东晋时开始出现。多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东晋南朝的建康 (今江苏南京市)、寿安 (今安徽寿县) 等地城外均有草市。草市一词的涵义,或言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最早为买卖草料市集。草市非官设,亦无市官管理,有的草市后来发展为新的集镇。

☚ 城市   栈房 ☛

草市

在离城镇较远,交通较便利的乡村形成的集市。

草市

中国乡村因商业需要而自然形成的集市,一般多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有的是定期市集。魏晋南北朝时,就有草市。唐代更多,且有不同的名称,岭南有虚市,西蜀有亥市,北方有集,大多是村落间定期的小市。大的集市,也称行市,在庙宇定期举行交易,称庙会。唐代草市的发展,说明商业比较发达。有些草市逐渐发展为县城,如德州灌家口草市,就置为归化县。宗州的永济县即由张桥行市改置而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