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然哲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萌芽于古代,始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流行于18世纪前后。 自然哲学❶以抽象的思辨原则为基础的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古希腊时代就已产生,流行于各个时期而极盛于17至19世纪初。表现为“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2页)其观点在谢林、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充分反映。 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黑格尔所著《哲学全书纲要》第二部分。全书于1817年首次发表,1827年和1830年再版时作了进一步修订和增补。是以唯心辩证法对当时自然科学所作的百科全书式的概括。继承了德国自然哲学发展的成果,主张自然界为精神所渗透,要用精神的内在活动而不能用物质的外力来解释自然过程。认为自然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异在,是绝对精神扬弃其异在的结果。绝对精神否定其自身而外在为自然后,自己与自己不相适应,其必然性透过自然形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存在着它与自然的无规律性、外在性的对立。绝对精神内在的矛盾导致自然界的辩证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由各个阶段组成的体系,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必然产生出来的,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除自身特有的质外还包含低级阶段的质。把绝对精神在自然界的发展分为机械性、物理性和有机性三个阶段,认为在机械性阶段,部分与部分互不相关,表现为毫无统一性的杂多和机械性聚积; 过渡到物理性后,各部分和要素彼此组织到一起,但还不能自己保持自己; 只有过渡到有机性以后才出现具体统一的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有机生命。在有机性最高阶段产生了有自我意识的人,绝对理念便超出自然进人到精神。发表后遭到当时自然科学家的厌恶和奚落,使德国自然哲学走向没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出发点和违背事实的任意虚构,批判地继承了其中包含的一系列辩证法思想,诸如自然界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物质运动与时空的统一认识自然与改变自然的统一,自然研究不能局限于经验方法而要借助于理论思维等等重要思想。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建立的重要理论来源。 ☚ 反物质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