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卵巢功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卵巢功能

卵巢功能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它具有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的功能。
卵巢的生卵功能 卵的发育成熟,排卵以及黄体形成都是在卵巢内完成的。成年妇女的卵巢有几十万个原始卵泡,每个原始卵泡是由一个原始卵母细胞和它周围的一层颗粒细胞所构成。青春期后,在脑垂体的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开始发育,卵不断地增大,卵细胞外面出现一层透明带,卵外颗粒细胞也不断增生,由一层变为多层,并在细胞群中出现空隙,空隙中有颗粒细胞所分泌的卵泡液。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卵泡中的空隙增大,形成了一个卵泡腔,并把卵挤到卵泡的一侧,形成卵丘。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围绕卵泡的卵巢间质细胞逐渐增厚形成两层卵泡膜——内膜与外膜。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常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卵泡同时发育,但往往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他卵泡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先后退化。随着卵泡的成熟,卵泡腔逐渐增大并靠近卵巢的表面。在排卵前,卵巢壁有一部分变得特别薄,并显得特别突出,在排卵时,卵泡就从这里破裂,卵细胞、透明带和直接围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放射冠)以及一部分卵丘内的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这个过程称为排卵。排卵后,残存的卵泡壁内陷,卵泡膜血管出血,卵泡壁内积有血液,卵泡转变为血体,随后,卵泡残留下来的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出现黄色颗粒,血体就变成黄体。若排出的卵没有受精,黄体在排卵后的第10天开始退化,变性,最后被吸收,并纤维化,黄体就转变为白体。若排出的卵受精,黄体在胎盘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下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在妊娠时还可以分泌一种使耻骨韧带松弛的弛缓素。一般认为,雌激素是由卵泡的内膜细胞、颗粒细胞和内膜黄体细胞分泌的; 孕激素主要由颗粒黄体细胞合成并分泌; 卵巢基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是广泛的,主要是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此之外,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也有明显的作用。
(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对于子宫,雌激素可引起子宫内膜细胞内RNA、蛋白质合成的增加,接着引起DNA合成的增加和细胞分裂加速。因而使细胞增生肥大。雌激素也促进子宫肌的增生,增加肌细胞内肌纤蛋白和肌动蛋白的含量。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肌的膜电位增高,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幅度增加,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也增加。雌激素还能使宫颈分泌大量清亮和稀薄的粘液,这种粘液有利于精子的穿透。对于阴道,雌激素使其上皮基层的分裂周期缩短,造成上皮细胞增生,糖元含量增加,粘膜增厚出现皱折并且使阴道表浅的上皮细胞角化。雌激素也促进大小阴唇的发育。对于输卵管,小剂量的雌激素可以增加大白鼠、兔输卵管的运动,促进卵的运输,但较大剂量雌激素,可引起输卵管峡部产生“闸门”作用,延缓卵的运输,这可能是大剂量雌激素可作为事后避孕药的原理之一。
此外,雌激素可促进乳腺导管的增生,如同时给予孕酮或其他的激素能引起腺泡的增生。还发现,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协同促进卵的发育。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基础体温,因而排卵时一般基础体温达到最低点。此外,雌激素也作用于下丘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在绝经时由于雌激素的撤退,血管运动中枢不稳定。有些妇女面部易潮红及出现夜汗,这些症状给予雌激素后可得到改善。
(3) 对代谢的作用: 对于脂代谢,雌激素减少血浆胆固醇和胆固醇磷脂之比,它可显著地增加α-脂蛋白和减少β-脂蛋白的含量,这可能是生育年龄妇女冠心病发病率较低的原因。此外,雌激素也影响体脂的分布,使皮下脂肪含量增加,尤以胸、髋、肩部更为明显,形成女性特有的体形。对于蛋白质代谢,虽然雌激素对蛋白质总的代谢无影响,但它影响肝细胞合成一些特殊的蛋白质的功能,例如它刺激纤维蛋白原,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和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对水和盐的代谢,雌激素促进血管内的液体转移到组织间隙使血容量减少; 引起醛固酮分泌,促进肾小管水和钠的重吸收。所谓经前期紧张症的水肿是和雌激素有关的。雌激素也作用于骨代谢。雌激素能促进骨质的生成,降低骨对内源性甲状旁腺素的反应性,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因而在青春期早期女孩生长较快。绝经后或切除卵巢后骨质吸收加速,从而造成骨质疏松,可引起脊柱压缩,出现老年性弯曲。
孕激素的作用 孕激素(孕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这是受精卵着床和妊娠维持所必需的。由于子宫孕酮受体的含量受雌激素调节,因此孕激素的绝大部分作用都必须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
(1) 对生殖器官的作用: 孕酮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腺体扩大,分泌增加;血液供应丰富;腺上皮细胞出现糖元;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布发生变化,酶积存于血管上皮和宫腔,但腺上皮酶含量减少。子宫内膜的这些变化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前在宫腔内的生存。此外,孕酮还是受精卵着床后子宫的基质细胞转化为蜕膜细胞所必不可少的激素。孕酮能使一些实验动物的子宫肌细胞发生超极化,因而兴奋性降低,促使子宫肌松弛,紧张性下降,防止子宫肌的同步收缩。孕酮也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因而在妊娠时子宫不致于将孕体排出子宫,在接近分娩时,由于血中孕酮的减少,子宫肌对催产素变得敏感,子宫肌出现规律性的收缩从而引起分娩。多年来,正是根据这种理论,孕酮在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保胎,但成功的不多,说明这一问题仍有待深入阐明。孕酮使宫颈粘液变稠,可使粘液中的中性多糖减少,精子不易穿过。这是孕激素类避孕药的一个重要作用原理。此外,在孕酮的作用下,人阴道涂片中出现褶卷的嗜碱粒细胞。在雌激素的配合下孕酮促进乳腺的腺泡发育。
(2) 其他作用: 孕酮可升高基础体温,因而在黄体期妇女的基础体温升高,这可以作为排卵的一个指标。孕酮和醛固酮由于竞争受体而具有拮抗作用,促进尿钠的排泄,但这可代偿性地引起醛固酮的分泌,最终引起水和钠的潴留。孕酮使血管和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下降,这是妊娠时较常发生静脉曲张、痔疮、输尿管积水、便秘的因素之一。
雄激素的作用 雄激素和女性的性冲动和性欲有关。在女性切除双侧卵巢对性欲没有明显影响,给与雌激素往往是降低而不是增加性欲。临床上观察到患有阿狄森病或席汉综合征的妇女以及切除肾上腺或垂体的妇女性欲显著降低,但当给予少量的睾丸酮时则可使性欲恢复。因而一般认为在女性,雄激素,特别是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与女性性欲有关。
雄激素又和女性第二性征有关。雄激素和雌激素配合控制女性的阴毛和体毛的生长。在切除垂体的妇女,单纯用雌激素治疗阴毛和体毛的分布与女性的特征不符。若加少量雄激素即可恢复其正常分布。但过量的雄激素又可引起女性的阴毛和体毛呈男性型分布。
卵巢激素的分泌与代谢 卵巢在排卵前主要分泌雄烯二酮和雌激素,排卵后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一般认为排卵前发育中的卵泡是合成类固醇激素的主要部位。人黄体的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都能合成雌激素,但后者合成的量远低于前者。一般认为颗粒黄体细胞合成孕酮和17α-羟孕酮,而内膜黄体细胞合成雌激素。卵巢的基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卵巢细胞既可自血浆中摄取胆固醇,又可以利用乙酸盐在细胞内合成胆固醇,作为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月经周期中各种类固醇激素血浆浓度的变化见下表:

妇女月经周期中各种类固醇激素在血中的浓度(浓度单位按μg/100ml)

 增殖早期增殖晚期黄体中期
雌二醇0.0060.033~0.0700.020
雌酮0.0050.015~0.0320.011
孕酮0.0951.13*
17-羟孕酮0.030.200.20
睾丸酮0.038

*为“黄体期”
在增殖早期血中雌二醇是很低的,在排卵前一周开始逐步升高,于黄体生成素(LH)峰前24小时达到高峰,有证据显示这种雌二醇的升高,通过正反馈触发了LH的分泌,引起一个LH峰从而导致排卵。随着LH的下降,血中雌二醇也下降,在黄体期雌二醇的浓度又升高,于排卵后5~10天形成第二个峰。血中雌酮含量也有类似的变化。血中孕酮浓度在增殖期是很低的,在LH峰开始的部分,血中孕酮相应地增加,排卵后5~10天,孕酮浓度明显增加,呈现一个峰。血中17α-羟孕酮在排卵时和黄体期呈现二个峰,它的生理意义不清楚,但由于它仅由卵巢黄体而不被胎盘合成,因而在妊娠时它的分泌比孕酮能更准确地反映卵巢黄体功能.
血中99%的雌激素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白蛋白结合,98.7%的孕酮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和白蛋白等蛋白质结合,游离激素含量很低,但只有游离激素是具有生理活性的形式。
雌二醇在肝内被转化为雌酮、雌三醇及16-表雌三醇;近年来发现雌酮还可被代谢成二甲氧雌酮、二甲氧雌二醇、6-羟基雌酮等。雌激素的代谢产物大部分以水溶性的结合型形式由尿中排出。尿中的雌三醇主要是同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被排出,与硫酸结合的仅占很少一部分。而雌酮都全以硫酸盐形式由尿排出。孕酮做为体内其他类固醇激素的前身可形成多种有活性的代谢产物。除此之外,孕酮主要在肝脏灭活。在肝内它被还原为孕烯二醇酮、孕烯二醇、孕烯三醇等,这些代谢产物以葡萄糖醛酸盐的形式由尿排出.
☚ 男性附属生殖器官功能   卵巢功能的调节 ☛
000100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