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翰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翰墨

筆墨。張衡《歸田賦》:“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

翰墨

翰墨hànmò

┃┃ 笔墨,指文辞。语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汉·张衡《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

☚ 锵金鸣玉   繁翰 ☛

翰墨hàn mò

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二·36)

翰墨hànmò

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因事涉高雅,故看作褒义词。
他隐居山水之间,寄情于翰墨,逍遥自得。/与会者皆学界大师及艺苑翰墨丹青名手。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總稱部 > 合稱 > 翰墨
翰墨  hànmò

筆與墨。翰,羽毛,古作筆用。此稱始見於漢,沿用至今。漢·張衡《歸田賦》:“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王之軌模。”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而聲名自傳于後。”《兩交婚》:“將金帶樓收拾得詩書充棟,翰墨連楹,畫圖四壁,琴劍滿牀。”

翰墨

翰墨

即笔墨。张衡《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王之轨模。”借指诗文书画之类。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曹植《幽思赋》:“何余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何以这样心灰意冷,岂能用笔墨把它倾吐?

☚ 函三而不毁   旱魃 ☛

翰墨

❶ 笔墨。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题名尽,光阴听话移。”
❷ 指文辞或书画。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见意于篇籍。”

书画

书画

墨 字画 缟素 缣素 缣楮 缣箱 翰染
对他人书画的敬称:芳翰 墨宝
文章书画:翰墨
诗文书画等:笔札 笔墨
亲手写画的字画:手迹
直挂的长的字画:条幅
成组的条幅:屏(挂~;寿~)
书画家本人的字画:真迹 墨迹 真笔 的笔
以绢为底的书画:绢本
装裱成卷轴形可悬挂的字画:挂轴 卷轴画卷
醉中所作的诗画:醉墨
挂在客厅的大字画:中堂
比中堂小的字画:立轴
篇幅很小的书画:尺图 尺幅寸缣 尺缣寸楮 尺缣寸纸 尺书寸札 尺素寸楮 寸素尺缣 片楮尺缣 片楮寸笺 片章尺楮 片纸尽幅
横的字画、标语等:横幅
长条形的横幅字画:横披
装裱成横幅不能悬挂的长卷:手卷
题有词句的整幅绸子:幛(幛子;~喜;寿~;挽~)
精妙的字画:神品 墨妙 妙品
绝妙无比的诗文书画:绝笔
最好的字画:压卷
可珍贵的字画:墨宝 珍翰
残缺的字画:断管残渖
残缺不全的诗文字画或典籍:断墨残楮 碎墨零嫌
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余墨
死者留下的书画:遗墨 遗作 遗迹 遗芳 遗笔
书画的宽度:画幅
书画用笔细而密:细密
书画等美妙飘逸:馨逸
笔墨洒脱自然,神采飞扬:翰逸神飞
书画拙劣:墨鸦

另见:作品 写 绘画

☚ 书画   图画 ☛

毛笔

毛笔

毫(毫锥;毫管;毫翰;羊~;尖~;素毫;柔毫;弱毫;玄~;貂~;秋毫;寸毫;霜毫;银毫;玉兔毫) 翰(毫翰;笔翰;柔翰;弱翰;轻~) 管(管毫;寸管;小~;湘~;霜~;龙管;手管;筠管;斑管;班管;黑~;翠~;玄~;弱管;犀管;青管;管城子;管城侯;管城公;管城君;管城毛颖) 兔(兔管;兔毫;兔颖;兔翰;兔鬣) 聿(朱~;不聿) 木笔 象笔 象喙 生活 宝帚 虎仆 不律 柔毛 毛锥(毛锥子) 毛颖 霜辉 霜晖 青镂 墨笔 颖生 尖头奴 龙须友 中书君 毛元锐 文章货 黑头公 金不换螺子笔 畦宗郎君 藏锋都尉
一种毛笔的名称:金不换
毛笔的美称:炜管 象笔 玉管 霜琯 凤毫
毛笔的雅称:宝管
毛笔的戏称:毛中书 墨曹都统
笔和纸:毫楮 兔楮 铅素
笔和墨:笔墨 毫墨 翰墨 铅墨 兔楮不律隃麋
毛笔的头部:毫(毫末;毫颖;毫铦) 颖(铦颖;管城颖) 锋端 铦锥 笔锋 笔尖 笔头 笔端
笔上手拿的部分:彄 笔杆(笔杆子) 笔管
象牙制的笔管:象管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犀管
雕花的笔管:镂管

☚ 笔   各种毛笔 ☛

翰墨hàn mò

笔墨,指文辞。曹植《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翰墨

翰墨

义同笔墨。东汉张衡《归田赋》: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借指诗文、书画。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ZG金石 指镌刻在钟鼎类金属器物和碑碣上的文字。金指钟鼎之类,石指碑碣之属。古人常刻文其上,颁命令,颂功德,记事情,明训诫等。《吕氏春秋·求入》: “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殷商即有青铜器铭文,秦代始创刻石。金石并盛的两汉以后,则是石刻的时代,尤以唐代为盛。南朝梁元帝时,已有集录碑刻的《碑英》。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是中国现存集录金石之文最早的专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是仿《集古录》编成的著录金石文字的又一专著。后仍有此类著作出现,并拥有一批研究者,遂形成金石之学。古代书迹,不少藉金石得以保存至今,供人们学习、鉴赏和研究。

☚ 法书   刻石 ☛
翰墨

翰墨

义同笔墨。东汉张衡《归田赋》: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借指诗文、书画。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ZG金石 指镌刻在钟鼎类金属器物和碑碣上的文字。金指钟鼎之类,石指碑碣之属。古人常刻文其上,颁命令,颂功德,记事情,明训诫等。《吕氏春秋·求入》: “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殷商即有青铜器铭文,秦代始创刻石。金石并盛的两汉以后,则是石刻的时代,尤以唐代为盛。南朝梁元帝时,已有集录碑刻的《碑英》。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是中国现存集录金石之文最早的专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是仿《集古录》编成的著录金石文字的又一专著。后仍有此类著作出现,并拥有一批研究者,遂形成金石之学。古代书迹,不少藉金石得以保存至今,供人们学习、鉴赏和研究。

☚ 法书   刻石 ☛

翰墨hàn mò

笔墨;亦作文辞。《医津一筏》:“在往古翰墨诸臣,奉敕笺注医书,尚且随文顺释,颇多讹舛。”

翰墨han mo

【文学】brush and ink—writing,painting,or calligraph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