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女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神女峰 神女峰抒情诗。舒婷著。作于1981年。选自《舒婷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诗人对妇女命运化身的神女峰进行叛逆性的思考,以女性特有的体验揭示这一特定风景背后的辛酸,暗示男权视角中的“贞节”观念的荒谬。诗的结尾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现了女性长期受压抑的激愤和忧伤,直白大胆地发出爱的宣言,呼吁女性大胆地去追求俗世的幸福并求得自由与解放。自然景观写得独特而新颖,情感细腻而格调典雅,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是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 ☚ 蝴蝶、蜜蜂和常青树 大地的吸引力 ☛ 神女峰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这是一首充满着人性光辉的诗,它写在诗人1981年6月乘轮船沿长江而下的旅途上。长江边神女峰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景物,关于她的传说,这里似乎不必再提起了。诗人面对神女,没有像历史赋予她的和今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的那样,将其作为贞洁和献身的象征;而是以强烈的当代意识戳穿了这些戕害女性的谎言。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说过:“女人不是天生就有的,女人是变成的。”这句表面平静的话,底层凝聚着世世代代的女性的多少酸辛!在路过神女峰时,人们都涌上甲板,望着远方的神女挥动手帕寄托自己的敬仰之情,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传说中积淀着多么陈腐丑恶的东西。只有诗人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痛苦的波涟如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她知道这“美丽的梦”,不过是“美丽的忧伤”,更使她忧伤的是,“神女”的忧伤和她竟是天渊般的差异。神女是被封建贞节观吞噬了的劳动妇女的化身,而她自身又为这种吞噬做了正面的诠释。为了荒谬的观念,牺牲青春的生命;为了祖宗,牺牲活人;为了一文不值的牌坊,竟让生命的鲜血灌溉的心“变成石头”! 然而时代不同了, “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这里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诗人眼前江岸上大面积生长的草木,它们蓬蓬勃勃生得勇敢而自信。诗人随手牵到诗中,形成一种象征,一种卑微而自豪自勉的象征,与远方的神女形成对照:生命和死亡的对照。这“新的背叛”是历史性的背叛,是觉醒了的现代女性对封建枷锁的一次性摧毁!最后,诗人用掷地做金石之声的理性语言宣告了新时代全新的价值确认方式: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真是斩钉截铁的新女性意识的高扬! 一般地说,现代诗是回避直接的理性语言的。但这首诗的理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哲理,它是诗人生命底层锻炼出来的思考的血滴;是涉过骚动不宁的生命感觉的洪流,抵达的另一片清澈觉醒的天地,这里面个体生命的体验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也是这首诗不显得有筋骨无血肉的原因。 神女峰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天上人间,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是古今诗人共同的热门话题。过三峡,赋巫山,古代诗人喜欢在她面前搬弄楚王云雨的典故,作绮靡无聊之想;当代诗人多采渔人妻化望夫石的传说,对着她赞美劳动妇女的坚贞。古代诗人将其异化为“玩物”,当代诗人将其异化为“神圣”。 “玩物”和“神圣”都是非人的,并无本质区别。从古迄今,几乎没有哪位诗人从人的命运出发,去思考一下“神女”的遭遇。就此而论,舒婷的《神女峰》是为数众多的古今“神女诗”中一个罕见难得的特例。 船过巫峡。当游客们蜂拥到江轮甲板上,面对神女峰, “挥舞各色花帕”,一瞻神女丰采,陶醉在“美丽的梦”中之时,我们的女诗人的“手突然收回”,并且“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众人的热闹陶醉反衬出作者的掩面悲泣。这是一个由游客与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和谐画面。当人们尽情挥舞一番花帕,渲泻一番思古好奇之情绪后,便“四散离去”了。可我们的不忍目睹神女的诗人,却仍“站在船尾”,一任浩荡江风拂她“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听着“高一声、低一声”的不平静的“江涛”,在一种剧烈的情绪动荡中陷入了沉思。这又是一个游客与诗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不和谐画面,这画面极富造型感,诗笔富于力度。在这两个前后相连的不和谐画面中, 凸现出诗人沉思者的形象。 诗人应当是敏感的。我们不必以“众人皆醉我独醒”为口实,去责备诗人。仅能感受到常人所能感受到的,不能算是一个好的诗人。诗人应该捕捉那些常人体验不到的东西,并把它传达出来,从而“肩负起影响民族气质的任务”。因此,当人们以花帕为心香“朝拜神圣”的时候,诗人却陷入了“神圣忧思”。画廊一般的巫峡美景,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的神女峰,在诗人眼中竟不忍睹,诗人“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之际,拆穿了这个“美丽的梦”所掩遮着的“美丽的忧伤”:神女是人,不是神,神女是诗人的姊妹,她也有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她应当享有青春的权力,生命的渴望。她的心毕竟不是石头,她应该拥有一个女人所应拥有的一切!可悲的是,在她被当做坚贞的化身成为朝拜的对象的时候,这一切属于活生生的人的感性的东西都被悄然而残忍地抽取掉了。她从苦难寂寞的现实被引渡到虚幻飘渺的彼岸,一片五彩祥云笼罩了她,彩云背后则是更长久更巨大的苦难寂寞:“为盼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致力于在诗中表现“对‘人’的一种关切”的舒婷,设身处地想象、思考了这一切。在诗人眼中,神女是一尊超时空的妇女命运的活化石,她背负着“天上人间,世代相传”的传统因袭的重担。诗人的情绪触角已伸入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土壤,怅望千秋一洒泪,为神女掩泣,为世代不幸的妇女一哭!这是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广阔同情,它否定了神的彼岸世界的虚幻空寂,它只肯定人的此岸世界的真实可爱。记得傅立叶曾说过:“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以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深表赞同。在中国,封建社会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已经成为过去,但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未彻底消失。政治革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领域内革命的完成,封建社会的终结也不宣告封建思想的过去。当一种传统已经积淀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时,想改变它绝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十年“文革”封建主义登峰造极的表演为此作了严峻的注脚。历史已经证实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完成妇女解放的任务,现实也已无情地表明封建余毒是何等根深蒂固,荼毒国人。因此,使妇女也使所有的人从封建残余的无形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仍然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舒婷在诗中通过情感形象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刻的思考。剥去美丽的梦的面纱,还神女以人的悲伤;否定彼岸的欺诳,肯定此岸的真切,正是为了让人们彻底抛弃装饰着宗教花朵的精神锁链、为新时代的女性在情感心灵里和外部行动上争得更大限度的自由和解放。应该承认,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题旨。 既然有深长的忧伤无法消弥,既然心终究不能“变成石头”,那么,对封建伦理道德残余的冲击、对传统价值尺度的遗弃就成为不可避免:“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富于象征性的隐喻,大江两岸的“洪流”则喻示着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反叛”。这“反叛”因为合乎历史的必然进程而显得气势灏瀚,不可逆转。在这里,诗人用感性的意象表达了明晰的理性判断:改变女性的命运关键在于变被动为主动,关键在行动,不做异化的工具或神祗,不做“在悬崖上展览千年”的贞节牌坊,要去勇敢地选择命运、主宰命运。 至此,诗人由第一节的不幸发现,经历第二节的沉重思考,层层蓄势,终于迫发了这第三节的激情喷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面对神女这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是从包括诗人在内的失落的一代人的切身感受中迸出的,他们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一个靠不住的五彩光环,到头来他们却一无所有,因此,这一代人对于今天有更明确的把握:“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 今天,只有今天”。一代人的责任使命在今天,一代人的痛苦欢乐这实在的感性生命历程也在今天;同时,它也是诗人对历史上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的结晶。因而可以说,这末两行诗是无数历史和现实感受在诗人胸中郁集、奔突而撞击出的电光石火,这燃烧着浓挚情感的深刻的思想火花,霎然照彻全诗, 为全诗的感性意象镀上一层亮人心目的理性光辉。摈弃神圣的虚幻,抛掉花环缀饰的枷锁,真正从自我的情感心愿出发,努力把握今夕,充分享有现在,而不是在幻觉中编织美丽的梦以自欺欺人。这是当代新女性的崭新价值尺度,《神女峰》一诗因蕴涵了崭新的观念,而显示出崭新的美感。 神女峰(《入蜀记》) 乾道六年 (1170) ,陆游自故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启程,西赴夔州 (今四川奉节) 就任通判。《入蜀记》是记叙他旅途见闻的日记,其中不少篇章用笔简练,意味隽永,实为小品文之佳作。 十月二十三日,陆游路过巫山。巫山吸引游人之处不仅在于山光水色之美,更在于神话传说之奇。陆游亦对巫山神女的故事更感兴趣。对于巫山的自然景观,他仅用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二句刻划其独特风姿,而不作过多的渲染。特别点明神女祠与巫山分居两岸,江上不可遍观十二峰,这些事实非身历其境者难得其真,自有记载的必要。尔后,作者便集中笔墨,述说有关神女峰的“可异”之事。其一是中秋月夜回荡于峰顶的莫名其妙的音乐,并伴有山间群猿的共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良宵。其二是天空晴朗,惟峰上有白云飘荡。见此情悬,该对唐人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神韵有更真切的体味,同时亦不由联想起神女变化云雨龙鹤的传说。其三是祠旁原有群鸦栖息,几年前却忽然不见踪影。陆游大概会为不能一睹李贻所描绘的群鸦争食祭品的奇观而惋惜,可数百乌鸦一朝绝迹,这不也是一件奇闻吗?神女峰千百年来一直披着神话编织的轻纱,过往游客莫不欲揭其一角以窥探究竟。陆游如果事前曾怀有欲识神女峰真面目的愿望,当他面对神女峰耳闻目睹了这三桩异事后,恐怕只有由衷地感叹神女峰的神秘莫测了。 还可一说的是,神女峰的传说本有二种: 一为神女助夏禹治水,一为神女与楚王幽会。后一说影响更大,历代骚人墨客不乏歌咏之作,“巫山云雨”至今犹是常用以喻指男女风流韵事的成语。前人曾推许《入蜀记》“雅洁”,陆游舍后说而取前说,或许与此有关。 《神女峰》《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帕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思想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 【赏析】 成千上万的人曾经经过三峡神女峰,多被这里迷人的景色和美丽的传说所吸引。而作者经过这里时却激起了一种与传统感情意向截然不同的情绪。当大家正挥舞各色手帕时,有人的手却 “突然收回”,并用这双挥舞的手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这里的 “挥舞”、“收回”、“捂住”一连串的动作,表示了抒情主人公感情跌宕的变化和有所顿悟。于是当人们四散离去,而她 “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诗人对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从女神的处境中,看到了这一形象使人痛苦和悲哀的地方。在作者看来,在神女所受的各种赞美和所得的各种荣誉中,有不少正是封建意识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和禁锢,这一备受人们赞美的形象是一个“美丽的梦留下”的“美丽的忧伤”。诗人希望20世纪的人们要作一个勇敢而实在的人,要敢爱、敢恨,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大胆地创造幸福。因而诗人发出了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的呼唤。 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艺术个性。诗采用了她惯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但是却又将“我”分裂为二:一是化为“谁”这种不确定的第三人称,并作为表述主体;另一化为观察这一情景的“旁观者”。这种“分裂”和“外化”,使得主观感情的表达更能便于驾驭,同时,内在情感借助于“外化”人物的动作、听觉、视觉以及客观景物的描绘,从而使得抒情主体丰富的心理内容由这种“外化”的暗示大大加强和深化了。 神女峰 神女峰位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峡北岸,巫山县境内。海拔940米。为巫山十二峰最著名者。峰上有一石秀立,云烟飘过,宛似神女亭亭玉立,故名。又因其晨迎朝霞、暮送晚霞,故又名望霞峰。关于神女峰,流传着两个美丽传说。一说为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瑶姬因不耐天宫枯寂生活,私自下凡,助大禹治水,并留在巫峡为行船导航。唐人李贺“瑶姬一去一千年”的诗句,即本此说。另一说始见于战国楚人宋玉所写《高唐赋》和《神女赋》。神女为巫山之女,高唐之姬,住在巫山之阳,高丘之上,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唐人孟郊《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句,便出于此。优美的神话传说为神女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巫山县城东,有巫山神女庙,后改为凝真观。巫山县城西高都山尚有高唐观旧址。自南朝宋以后,过巫峡者多有诗咏神女与楚襄王事。唐人刘禹锡《巫山神女庙》云:“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来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 巫山十二峰 楚阳台 ☛ 神女峰Goddess Peak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