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的高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的高原

中国的高原zhongguo de gaoyuan

中国高原面积辽阔,类型复杂多样。各高原在构造历史、地貌、景观上均具有不同的特色。我国最著名的高原有四个,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它们均分布在我国地形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之上。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与祁连山,南到喜马拉雅山,西至喀喇昆仑山,东南与四川盆地和滇北高原、横断山脉为界,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以及新疆的一部分。青藏高原面积广阔,地势高峻。整个高原东西长2700公里,南北宽1400公里,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为我国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山岭则多在6000~7000米,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阶梯,同时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大致成东西走向和北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因此,青藏高原实际上是一个由许多高大山地组成的山地性高原,故又称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都始自帕米尔高原,自北而南主要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不少山峰高达6000~8000米。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耸立在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中国和尼泊尔两国交界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位于雪线以上的高山终年白雪皑皑,现代冰川发育、冰川地貌广布,是我国现代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地区。冰川面积4.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现代冰川总面积的82%。青藏高原发育的现代冰川大多以大陆性冰川居多,海洋性冰川目前仅出现在西藏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东段、喜马拉雅山东端和横断山脉。储量丰富的高原冰雪,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冰库,冰雪融水是包括内流河在内的许多亚洲著名江河的重要补给水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都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因此,青藏高原既是世界上著名江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分水岭。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湖泊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高原上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达3.09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8.4%,湖泊密度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湖群区之一。高原上的湖泊海拔大都在4000~5000米之间,其中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有“天湖”之称。湖泊大多为内陆湖,富藏盐类资源;湖滨多牧草,为优良的牧场。青藏高原因地势太高,热量条件差,可从事农耕活动的地域甚少,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水利条件稍好的盆地和河谷地带。青藏高原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壳活动比较强烈,因此青藏高原多有地震发生,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整个青藏高原按地形差异,还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及川藏高原峡谷等地形单元。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贵州省的全部、广西西北部和川湘交界境地区。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云贵高原的特点有三:其一是石灰岩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相当发育,石灰岩分布面积约占云贵高原总面积的50%,相当于全国石灰岩分布总面积的1/5。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初期,广西、贵州和云南的大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层,后经地壳变动,石灰岩地层隆起成山,在长期的风化和雨水淋溶下,发育了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类型多,形态奇特,其中尤以云南的路南石林、贵州的奇峰异洞闻名于世。其二是高原地面层峦叠嶂,坎坷崎岖。本地区是我国南北走向与北东——南西走向的两组山脉的交汇之处,构造复杂,地形破碎,又有金沙江、元江、南盘江、北盘江、乌江、沅江以及柳江等河流的强烈切割,致使高原地面出现峭壁深谷。如乌江峡谷深达300~500米,谷深水急,称为“天险”。其三是在高原面上的群山峻岭之中,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盆地,盆地大者50平方公里,小者1~2平方公里,多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枣状,当地人民称其为“坝子”。坝子地面平坦,土层发育较厚,是高原上主要的农耕区,人口相对密集。在地表形态上,云贵高原的差异性也比较大。西部云南高原是一个被抬升的准平原,地形较为完整,海拔2000~2500米,高原上多断陷盆地,并有湖泊分布,如滇池、抚仙湖等。东部的黔中高原则由低山、宽谷和浅盆地所组成,因河流的侵蚀下切,地形崎岖,多山地峡谷。主要山脉有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高原上因喀斯特地貌发育,河流多为无尾河和伏流。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的北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全部及甘肃、宁夏北部等广大地区。它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马鬃山,南沿长城和祁连山,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微微倾斜,地形开阔平坦,以低缓的丘陵与宽浅的盆地相间分布为基本特色。在地质构造上,内蒙古的北部属古生代褶皱带,南部为地台区。自白垩纪早期经过强烈的地壳运动以后,曾经有过一个漫长的相对稳定阶段,只发生过局部的扭曲运动与断裂错动,高原主体经外力的长期侵蚀和堆积,逐渐趋于准平原化。发生在距今200~300万年的地壳运动才使本区逐步隆起,成为高原。所以,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地形分割轻微,地面结构单一,没有显著的山岭和谷地存在,表现出波状准平原的外貌特点。高原上除阴山、贺兰山、大兴安岭等山岭及少数盆地外,到处为一望无际的原野。由于位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强大,风成地貌发育,表现为浩瀚的沙漠、戈壁与广阔的草原交错分布。以贺兰山、乌鞘岭为界,西部干旱少雨,沙漠、戈壁景观占主导地位,草原面积比重不大。我国著名的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便分布于此。高原东部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繁茂,草原面积广大,如东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草丰富,草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历史上曾有“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喜人景象。沙漠多夹杂在广大草原之中,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主要有乌兰布和沙漠、小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以及科尔沁和呼伦贝尔沙地等。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和日月山,北到长城,南达秦岭;包括甘肃的中部和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东南部,陕西北部,山西的全部及河南的西部,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有些山峰可高达2500米。它是我国黄土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广、厚度最大的地区。除了某些裸岩的高山以外,整个高原70%以上的地面均为黄土覆盖,大部分地区的黄土层厚达50~100米,一般是由长城附近向东南逐渐加厚,最大厚度为180~200米。黄土质地疏松,抗侵蚀能力差,再加本地区干旱多风,暴雨集中,地表侵蚀作用十分强烈,除少部分地区仍保存高原面较平坦的昔日黄土塬外,绝大部分地区被流水切割成千沟万壑的梁峁丘陵区。根据地貌形态的差异,黄土高原可细分为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严重流失区达28万平方公里,包括吕梁山以西,乌鞘岭以东,渭北高原以北的晋西、陕北、宁南以及陇西、陇东一带。大量的黄土流失,不仅破坏了高原上的土地资源,导致农田数量与质量的锐减,从而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冲走的泥沙输入黄河,造成黄河下游河床的不断淤高,严重威胁着下游亿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制止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关系到彻底改变黄土高原的贫困落后和根治黄河的根本性问题。

☚ 中国的山地   中国的平原 ☛
中国的高原

中国的高原Zhongguo de gaoyuan

我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四大高原。根据地表形态的不同,我国的高原可分为平坦的和分割的两种类型。内蒙古高原原来是一片平坦的准平原,后来因受到抬升作用,逐渐形成海拔1 000米左右的较完整的高原面。甘肃省东部镇原、宁县一带的黄土高原,也是高原面保存完好的较平坦的高原。而云贵高原则是我国典型的分割高原,有所谓“地无三里平”的说法。云贵高原在海拔1 500米左右,高原面深受乌江、沅江、柳江和南、北盘江等河流的剧烈切割,使地表变得十分崎岖,特别是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更是广泛地发育了石林、石筍、伏流、陷阱等喀斯特地形,使原来平坦的高原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根据高原的成因,也可以将高原分为隆起高原、熔岩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几种类型。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均属于隆起高原,黄土高原则是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风成的堆积高原。熔岩高原则是由大量的熔岩堆积而成的独特的高原类型。如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地中就有成片的熔岩高原,内蒙古的张北熔岩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 200米以上。

☚ 庐山   青藏高原 ☛
000026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