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目的解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目的解释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对条约应作符合条约的目的、即按照条约所要求达成的目的的解释。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规定:“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按照这条规定,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是条约的解释通则的一个组成因素。条约的目的及宗旨往往见于条约的序文。条约序文虽然不像条约条文那样对缔约各方有严格的拘束力,但在条约解释上则应顾及。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3条“以两种以上文字证之条约之解释”中规定,如果比较作准约文后发现意义有差异而不能消除时,“应采用顾及条约目的及宗旨之最能调和各约文之意义”。 目的解释又称“类推解释”。针对法律规范存在的空白或漏洞,寻找原提案人的立法目标,根据法的基本精神和意图,参照全部法的原则,相关领域的各种主要原则或先例,从而进行类推解释。1886年英国在审理海登案件(Heydon case)的过程中,提出了目的解释。在目的解释法律规范时,应当充分考虑: (1)本法制定以前,其他同类法律是如何规定的。(2)存在着哪些疑问和空白是其他法律没有解决的。(3)立宪机关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和补救办法。(4)这种补救办法的提出理由是否充分、合理。目的解释可以弥补法规制定时的不足和漏洞。 目的解释探求法律在当前条件下的需要的一种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超出法律起草的原意。作出这种解释的目的是通过这种解释方法,使法律起草的原意从可能已不适应或不完全符合现时的条件或需要变为适应、符合现时的条件或需要。一般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社会矛盾激化、发生危机、对外战争等场合),才会作出改变法律原意的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按照制定法律规范的目的,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任何法律都有其制定的一定目的。解释法律要以立法目的为依据,切实保证这一法律的目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目的解释常常是文义解释的补充。不足之处在于给法官较大的权力,可能影响法律的确定性。 ☚ 体系解释 法意解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