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鹿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鹿鸣》

呦呦鹿鸣,一群鹿儿呦呦叫,

食野之苹。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嘉宾,我有一批好宾客,

鼓瑟吹笙。弹琴吹笙奏乐调。

吹笙鼓簧,一吹笙管振簧片,

承筐是将。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之好我,人们待我真友善,

示我周行。指示大道乐遵照。

呦呦鹿鸣,一群鹿儿呦呦叫,

食野之蒿。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嘉宾,我有一批好宾客,

德音孔昭。品德高尚又显耀。

视民不恌,示人榜样不轻浮,

君子是则是效。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旨酒,我有美酒香而醇,

嘉宾式燕以敖。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呦呦鹿鸣,一群鹿儿呦呦叫,

食野之芩。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嘉宾,我有一批好宾客,

鼓瑟鼓琴。弹瑟弹琴奏乐调。

鼓瑟鼓琴,弹瑟弹琴奏乐调,

和乐且湛。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旨酒,我有美酒香而醇,

以燕乐嘉宾之心。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诗经·鹿鸣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鹿鸣

 
 呦呦鹿鸣, 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苹。 吃着野地的青苹。
 我有嘉宾, 我有一些好客人,
 鼓瑟吹笙。 弹起瑟,吹起笙。
 吹笙鼓簧, 吹起笙来奏起簧,
 承筐是将。① 把一筐币帛来奉上。
 人之好我, 人们呀,爱护我,
 示我周行。② 指示我向大路行。
 
 呦呦鹿鸣, 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蒿。 吃着野地的青蒿。
 我有嘉宾, 我有一些好客人,
 德音孔昭。③ 说的话呀多精妙。
 视民不恌④ 人民见他不敢轻佻,
 君子是则是效。⑤ 官儿向他学习、把他仿效。
 我有旨酒, 我的酒,多美好,
 嘉宾式燕以敖。⑥ 客人们饮着乐陶陶。
 
 呦呦鹿鸣, 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芩。 吃着野地的水芹。
 我有嘉宾, 我有一些好客人,
 鼓瑟鼓琴。 弹起瑟呀弹起琴。
 鼓瑟鼓琴, 弹起瑟,弹起琴,
 和乐且湛。⑦ 乐得大家都尽心。
 我有旨酒, 我的酒,多美好,
 以燕乐嘉宾之心。⑧ 用来安慰客人的心。

 
 【注】 ①承: 奉上。将,行。奉筐而行币帛。②周行: 大路。③德音: 善言。孔,甚。昭,明。④视民: 即民视。不恌,不为偷薄之行。⑤则: 法。效,仿效。⑥敖:舒畅,快乐。⑦湛 (dan) : 长久的快乐。⑧燕: 安。
 
 这首诗为小雅的首篇,又系描写宾主宴饮之乐的诗篇,所以一向为人们所重视。诗写主人宴客,客对主人加以忠告,主人表示感激,咏之于诗,享之以酒。诗为三章,章八句,为重调组成,仅二章第六句、第八句为六言,三章第八句为七言,稍加变换,使诗篇有曼声多意之趣,增加诗的音乐美。诗虽为重调,但每章主旨不同,首章系赞美嘉宾奉礼品、献忠言,敷衍其事,意态恳挚。诗开头以 “呦呦鹿鸣”起兴,“鹿” “禄”谐音,“呦呦” “悠悠”同声,当有福禄长久之祝,“食野之苹”,则含有食物广多之意,而“我有嘉宾”到来之时则奏乐献礼,热闹非凡。然而不落俗套,嘉宾之来非徒为酒食,而有美言之告,“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所谓君子爱人以德,客人对主人的爱护,是指示他向大路行,也就是不走旁门左道。诗是有积极意义的。旧解以为君臣相得之乐,亦通。但我们今天从文学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以主客友朋之款待来看待这首诗,当更有广阔的社交意义。二章首二句仅以“蒿”字换了“苹”字,而描述嘉宾则发挥了他的“德音孔昭”,说话精妙,因而“视民不恌”,人民见他不敢轻佻。“君子是则是效”,则是官儿们向他学习、把他倣效。这又是从上章的“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引申、扩展而来,诗意则似断实联。于是为着优待嘉宾,“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点了宴宾之旨,而又不是徒为酒食。三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又只换来一个 “芩”字。但在 “我有佳宾”之下,则是 “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一再重复,极显宾主契合之趣。而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又以长句来拖长这一音响,延续这一乐趣,真是其乐无穷,宾主尽兴,而诗味则无有己时。
 这首诗,音节顿挫,音响悠扬,读起来琅琅上口,迭字、虚字运用得极为巧妙。如“呦呦鹿鸣”之 “呦呦”,“食野之苹” “人之好我”之“之”字,“君子是则是效”之两 “是”字,“嘉宾式燕以敖”之 “式”字、“以”字、“以燕乐嘉宾之心”之“以”字、“之”字,等等,均能以虚字传神,舒缓诗的语气,增加韵味。而顶针续麻的写作手法在诗中用来,又特别增加欢乐气氛,如首章之 “鼓瑟吹笙,吹笙鼓簧”,三章之“鼓瑟鼓琴,鼓瑟鼓琴”,不但不觉重复,反而觉有诗趣,和宾主之欢乐燕饮,又都是和谐的、一致的。诗为重调,一、三章章法相同,每章前六句均写鼓瑟、吹笙、鼓簧、鼓琴欢乐场面,只是一章末二句为写宾告主人以大道,三章末两句写主人感激嘉宾享之旨酒。二章则突出写嘉宾之仪容言行堪为官民之表率。末两句则又与三章之末两句相似。这样,在重调中又有变化,增加了诗歌的句式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首诗歌是社交场合中的一篇常用乐章,其写宾主的融洽,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享以乐,相慰以酒,是可以增友谊而敦风俗的,无怪乎历来都为各朝代举行大宴会的命名,或亦奏此乐章。现在我们虽因原有诗谱的失传,听不到它的乐音,但当今某音乐家曾为其谱出新曲,演唱其辞,曾风行一时,历久不衰。足见这首诗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有其青春的魅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