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鹊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鹊巢维鹊有巢, 喜鹊有完巢, 维鸠居之。 八哥来居下。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要出嫁, 百两御之。① 百辆车儿来迎她。 维鹊有巢, 喜鹊有完巢, 维鸠方之。② 八哥来住下。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要出嫁, 百两将之。 百辆车儿护送她。 维鹊有巢, 喜鹊有完巢, 维鸠盈之。③ 八哥来安家。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要出嫁, 百两成之。 百辆车儿成全她。 【注】 这篇诗歌是祝贺贵族小姐出嫁的,意义至为明显。喜鹊是一种非常善于筑巢的鸟,它的巢往往结在高大的树上,坚固完好,犹如挂在高空的笼筐,麻雀、八哥之类往往寄住在它的巢穴的周围。这里所说的“鸠”就是八哥。毛传说鸠是“鸤鸠”,后来说诗者遂以为即今之布谷鸟,于是生出许多奇说来。有的说鸤鸠仁慈,喻夫人贤淑; 有的说鸤鸠多子; 还有的说鸤鸠“专静纯一”; 也有认为鸠不自为巢,此喻寄生的。其实鸟无所谓德不德,而且布谷鸟也不住鹊巢。欧阳修 《诗本义》认为居鹊巢的是鸲鹆,清代焦循在 《毛诗补疏》中详引了崔豹、严粲、李时珍等家之说,并验以亲眼所见,认为 《鹊巢》中的鸠就是鸲鹆,即八哥,这是可信的。诗人在这里只是随目所击,求其与婚嫁的相似性起兴为诗而已,并没有什么深奥的意义,正如 《诗蠲》所云: “各前半章,要在句之下二字。其鹊与鸠不过以夫妇两姓同居,故以为比,不取鹊鸠之德也。且经文已有居、方、盈字,而比德于鸠,尤属蛇足。”因此那种在“鸟德”上用力的谈玄式的解释,是不可取的。 这篇诗歌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可是却巧妙地反映出了迎亲、送亲、成亲的过程。每章的开首二句,用两个“维”字蝉联起头,二、四句又用两个“之”字煞尾,形成了一种刚健明快的音感,唱之悦耳,诵之上口。又以“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造成了一种盛隆热烈的场景。虽然诗篇没有用显露的词语直言歌者的心情,然而在自然的咏唱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情调、神韵、意境、气氛,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比的愉快、幸福、欢乐和甜美。在这简陋而复沓的歌声中,蕴含着初民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鹊巢》维鹊有巢,喜鹊筑成巢, 维鸠居之。鸤鸠来住它。 之子于归,这人要出嫁, 百两御之。车队来迎她。 维鹊有巢,喜鹊筑成巢, 维鸠方之。鸤鸠占有它。 之子于归,这人要出嫁, 百两将之。车队送走她。 维鹊有巢,喜鹊筑成巢, 维鸠盈之。鸤鸠住满它。 之子于归,这人要出嫁, 百两成之。车队成全她。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鸤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鸤鸠因成事,天性然也。”那么,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如鸠居鹊巢一般。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曹》之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诗经原始》)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陈奂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诗毛氏传疏》)。各章二句写鸠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 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象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