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獲獲(获)Huò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山西之阳泉、晋城、运城、临汾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引《风俗通》云: “(春秋)宋大夫猛获之后。”猛获,一作尹获。此以名为氏。望出睢阳。 獲huò❶外出獵而獲,俘獲。張衡《西京賦》:“比諸東郭,莫之能獲。”亦指所獲之物。揚雄《長楊賦》:“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二) 通“矱”,法度。 《诗经·小雅·楚茨》:“礼仪卒度,笑语卒獲。”高亨注:“卒,尽也。”又引于省吾《泽螺居读诗札记》:“獲,读为‘矱’,矱,度也。”《管子·宙合》:“成功之術,必有巨獲。”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巨獲,读为‘榘矱’。《说文》:‘……《楚词》曰:求榘彠之所同。’今《楚词》作‘榘矱’。王逸注曰:‘榘,法也;矱,度也。’”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一) 1.通“嚄”,叫唤;喧闹。 《文选》战国 楚 宋玉《风赋》:“啗𫝲𠻳獲,死生不卒。”注:“《声类》曰:‘嚄,大唤也。’‘獲’与‘嚄’古字通。” 2.通“穫”,收穫(庄稼)。按:《说文》:“獲,猎所獲也。”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獲,叚(假)借为‘穫’。” 《礼记·儒行》:“儒有不陨獲于贫贱,不充詘于富贵。”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本又作‘穫’。”《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獲之。”注:“‘獲’读为‘穫’。”三国魏 曹植《赠丁仪》诗:“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獲!”明刘基《郁离子·虞乎》:“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獲则偿所歉而赢焉。”清 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怠勤异獲,而曰麦之性有美惠,必不然矣。”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三) 通“護”,保护。 《仪礼·大射礼》:“獲者兴。”注:“古文‘獲’作‘護’。”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獲’与‘護’通”。《周易·艮》:“艮其背,不獲其身。”高亨注:“獲,当读为‘護’。”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四) 通“误”。 《淮南子·兵略训》:“八风屈伸,不獲五度。”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五) 通“辱”。按:《广雅·释诂》:“護、辱,污也。”又:“獲,辱也。”(参看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五》及《广雅疏证》卷三上) 《史记·屈原传》:“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不獲世之滋垢,即不为世之滋垢所玷辱。
獲“获”的繁体字。猎得;捉住;擒住。 上一条: 获 下一条: 穫 ![]() ![]() 獲❶得也。《詩經·大雅·皇矣》: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 鄭玄箋:“獲,得也。”《禮記·坊記》:“《詩》云: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鄭玄注:“獲,得也。”《禮記·中庸》: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鄭玄注: “獲,得也。”《尚書古文·微子》: “凡有辜罪,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爲敵讎。” 鄭玄注: “獲,得也。”(《通德堂經解》) 《尚書·微子》:“凡有辜罪,乃罔恒獲。”鄭玄注: “獲,得也。”(《鄭氏佚書》) 獲huòAB40 獲huòH152 〖獲〗 粵 wok6〔鑊〕普 huò ❶ 捕獲,獵得禽獸。許慎《說文解字》:「獵所〜也。」宋濂《燕書》:「豹〜獐、鹿、麃、兔以歸無算者。」(獐【粵 zoeng1〔章〕普zhāng】:一種像鹿的動物。麃【粵paau4〔刨〕普 páo】:一種像鹿的動物。)❷ 捕捉到。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百里孟明視:百里視,字孟明,春秋時代秦國大臣百里奚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春秋時代秦國將領。) ❸獲取,獲得。蘇洵《六國論》:「小則〜邑,大則得城。」 ❹ 得到。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故余雖愚,卒〜有所聞。」 ❺ 沾染。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不〜世之垢。」(垢:污垢。) 獲獲,甲骨文作 獲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