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獲獲(获)Huò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山西之阳泉、晋城、运城、临汾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引《风俗通》云: “(春秋)宋大夫猛获之后。”猛获,一作尹获。此以名为氏。望出睢阳。

獲huò

❶外出獵而獲,俘獲。張衡《西京賦》:“比諸東郭,莫之能獲。”亦指所獲之物。揚雄《長楊賦》:“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
❷得到,收獲。杜篤《論都賦》:“馳阬岸,獲昆彌。”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
❸收割莊稼。通“穫”。崔寔《大赦賦》:“獲嘉禾於疆畝,數蓂莢於階庭。”
❹對女婢的賤稱。張超《誚青衣賦》:“臧獲之類,蓋不足數。”
❺指烏獲,古之勇士。見“育獲”。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二)

 通“矱”,法度。
《诗经·小雅·楚茨》:“礼仪卒度,笑语卒獲。”高亨注:“卒,尽也。”又引于省吾《泽螺居读诗札记》:“獲,读为‘矱’,矱,度也。”《管子·宙合》:“成功之術,必有巨獲。”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巨獲,读为‘榘矱’。《说文》:‘……《楚词》曰:求榘彠之所同。’今《楚词》作‘榘矱’。王逸注曰:‘榘,法也;矱,度也。’”
  • 上一篇:獲(一)
  • 下一篇:獲(三)

獲(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一)

 1.通“嚄”,叫唤;喧闹。
《文选》战国 楚 宋玉《风赋》:“啗𫝲𠻳獲,死生不卒。”注:“《声类》曰:‘嚄,大唤也。’‘獲’与‘嚄’古字通。”
2.通“穫”,收穫(庄稼)。按:《说文》:“獲,猎所獲也。”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獲,叚(假)借为‘穫’。”
《礼记·儒行》:“儒有不陨獲于贫贱,不充詘于富贵。”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本又作‘穫’。”《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獲之。”注:“‘獲’读为‘穫’。”三国魏 曹植《赠丁仪》诗:“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獲!”明刘基《郁离子·虞乎》:“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獲则偿所歉而赢焉。”清 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怠勤异獲,而曰麦之性有美惠,必不然矣。”
  • 上一篇:獨(六)
  • 下一篇:獲(二)

獲(三)-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三)

 通“護”,保护。
《仪礼·大射礼》:“獲者兴。”注:“古文‘獲’作‘護’。”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獲’与‘護’通”。《周易·艮》:“艮其背,不獲其身。”高亨注:“獲,当读为‘護’。”
  • 上一篇:獲(二)
  • 下一篇:獲(四)

獲(四)-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四)

 通“误”。
《淮南子·兵略训》:“八风屈伸,不獲五度。”
  • 上一篇:獲(三)
  • 下一篇:獲(五)

獲(五)-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獲(五)

 通“辱”。按:《广雅·释诂》:“護、辱,污也。”又:“獲,辱也。”(参看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五》及《广雅疏证》卷三上)
《史记·屈原传》:“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不獲世之滋垢,即不为世之滋垢所玷辱。
  • 上一篇:獲(四)
  • 下一篇:獰

“获”的繁体字。猎得;捉住;擒住。

上一条: 下一条:
獲、穫ㄏㄨㄛˋhuò4628古代对奴婢的贱称。古方言。汉扬雄《方言》第三:「~,奴婢贱称也。荆、淮、海岱、杂齐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齐之北鄙,燕之北郊,凡民男而婿婢谓之臧,女而妇奴谓之~;亡奴谓之臧,亡婢谓之~。皆异方骂奴婢之丑称也。」柴草。胶辽官话。辽宁庄河。1934年《庄河县志》:「~,《大东传》薪是~薪。~,艾也。庄河语谓薪蒸曰柴~,犹诗言~薪矣。」

❶得也。《詩經·大雅·皇矣》: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 鄭玄箋:“獲,得也。”《禮記·坊記》:“《詩》云: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鄭玄注:“獲,得也。”《禮記·中庸》: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鄭玄注: “獲,得也。”《尚書古文·微子》: “凡有辜罪,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爲敵讎。” 鄭玄注: “獲,得也。”(《通德堂經解》) 《尚書·微子》:“凡有辜罪,乃罔恒獲。”鄭玄注: “獲,得也。”(《鄭氏佚書》)
❷俘而取之曰獲。《周禮·秋官·朝士》: “凡得獲貨賄人民六畜者,委於朝,告於士。” 鄭玄注: “俘而取之曰獲。”《禮記·檀弓下》: “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 鄭玄注: “獲,謂係虜之。”
❸争取曰獲。《禮記·曲禮上》: “毋固獲。”鄭玄注: “争取曰獲。”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固獲,並如字,徐云鄭横霸反,一音護。”

獲huò

AB40
“获”的繁体。

獲huò

H152
“获”的繁体。“穫”的异体。得到,捉住:~胜/~利/~得/~救/~罪/~知/~准/~者/~旌/~隽/~悉/捕~/查~/俘~/缴~/猎~/拿~/擒~/抓~。△~鹿/~嘉/~麟/~水。以上不作“穫”。另见“穫”。

〖獲〗 粵 wok6〔鑊〕普 huò

❶ 捕獲,獵得禽獸。許慎《說文解字》:「獵所〜也。」宋濂《燕書》:「豹〜獐、鹿、麃、兔以歸無算者。」(獐【粵 zoeng1〔章〕普zhāng】:一種像鹿的動物。麃【粵paau4〔刨〕普 páo】:一種像鹿的動物。)
❷ 捕捉到。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百里孟明視:百里視,字孟明,春秋時代秦國大臣百里奚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春秋時代秦國將領。)
❸獲取,獲得。蘇洵《六國論》:「小則〜邑,大則得城。」
❹ 得到。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故余雖愚,卒〜有所聞。」
❺ 沾染。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不〜世之垢。」(垢:污垢。)

獲,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从隹从又會意,“隹”,鳥也。“又”,手也。以手持鳥表示捕捉到一隻鳥,隸定作 “隻”,“獲” 的初文,本義是捕獲、獲得。卜辭讀爲 “獲”。銘文或用俘獲、攻取、戰勝義,或用作人名,又或通 “護”。提示: 春秋晚期的金文 “隹” 字或繁化作 “雀”。小篆从犬从蒦 (huò),蒦亦聲,隸定作 “獲”,今體沿襲。“隻”本爲打獵所獲,故後世增 “犬”作意符。从犬的意義可能有二解: 一是狩獵往往帶犬,這是狹義的理解。一是以犬代表獸類,故凡表示獸類意義的字往往用 “犬” 作意符。“獲” 字通行以後,“隻”的字形被借來用作表示與 “雙” 相對的量詞,漢字簡化後寫作“只”,與表示 “衹有”意義的 “衹”合用同一個字形。“獲”本表示打獵所得,故从犬。甲骨文有 “穫”字作,从从禾會割禾之意,“”象鐮刀之形。漢字簡化後 “穫”“獲”二字統一作“获”。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形稍訛變。

獲获,甲骨文;金文;篆huò

[犬(犬,意符)+ 蒦(聲意符) →獲(《説文》:“獲,獵所獲也。從犬,蒦聲。”獲:篆文加犬,狩獵時由於犬的合作收獲更豐。)]

獲()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9,戰國至秦
罔(網)邋(獵),獲。

秦印文字彙編
橋獲。

秦印文字彙編
嬰獲。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西漢
勿令獲面。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是故□獲邦之半。

居延新簡EPT65.23B,西漢
掾閎兼史憲書吏獲。

漢印文字徵
王獲。

增訂漢印文字徵
獲。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風雨時節,歲獲豐年。

王基斷碑,三國魏
獲狄榮如。

元朗墓誌,北魏
道届長安,未獲前達。

元珍墓誌,北魏
壽春獲存,公有力焉。

王僧墓誌,東魏
辞不獲命。

崔徹墓誌,唐
辤不獲。

孫嬰殤女墓誌,唐
不獲明神之祐。
《説文》: “獲,獵所獲也。从犬蒦聲。”
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楚簡以“隻”爲“獲”,參隹部“隻”字。戰國楚簡亦假“穫”作“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簡20: “毋穫(獲)民旹(時),毋敚(奪)民利。”

☚ 臭   獘 ☛
00003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