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代的高利贷资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代的高利贷资本 中国古代的高利贷资本中国自古就有的一种 “放债规利” 的生息资本。战国秦汉时的 “子钱家” 就是高利贷者的祖先。所谓的 “解库” 或 “质库” (后代称之为 “当铺”) 早在魏晋隋唐时期即已存在。由于高利贷是一种古老的经济形态,它的活动范围也就极其宽广。在大城市里,高利贷资本极为活跃。例如,宋代临安府 “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家,收解以千方计”。高利贷资本不但在大城市里十分活跃,就是在偏远的小县城,也布满它的足迹。如广南西路的化州小城,“以典质为业者十户”,其中九家是福建人,“闽人奋空拳过岭者往往致富。” 城市以外,农村更是高利贷活动的广阔场所。高利贷剥削的对象主要是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小市民。“库户”、“钱民” 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者,但放高利贷的不限于这些代表者,上自官府,下至寺院,有的商人也放高利贷。唐代设有捉钱令使,专门放债,官府显然是公开地、毫不赧颜地放高利贷。宋代上至皇帝、官员,下到和尚、行商坐贾也纷纷放债营利。到元朝、明朝、清代前期,高利贷资本更加活跃。同时表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同官僚、地主结合,向封建势力转化,形成为官、商、地主的三位一体。皇帝是最大的高利贷者,自皇帝以下的贵族、官吏、寺院、豪强也都是大大小小的高利贷者。嘉、道以来,大量商人、地主改业经营高利贷,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使高利贷行业更加活跃。嘉、道年间,高利贷资本计算利息的方式,有以年计的,也有以月计的,还有以日计的。名叫 “印子钱”。在农村,高利贷资本非常猖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贷款与偿债息均以银钱支付的,有借贷与偿债息均以实物支付的,也有借货币而利息纳实物的。借债需有质押物,一般是田房、畜产、衣物、首饰等,逾期不能归还高利贷,使抵押物即听任高利贷者处置,因而常使农民以及其他穷苦百姓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走上破产贫困的道路。中国古代的高利贷资本加剧了土地的集中,加强了地主经济,使农民小生产者所受的剥削更加沉重,从而巩固了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严重削弱了商品经济发展。 ☚ 商人会馆和公所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