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zhongguo gudai de yuwen jiaocai

从夏商到清末3000年间语文教学使用的材料。
古代没有“语文教学”这一概念。语文是与政治、哲学、伦理、历史、地理等学科混杂在一起的,语文教育因素渗透在以上各科中。由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分家,语文教学也与口头语言脱节,所学教材全部是书面形式的文言文。这些教材主要有三类:一是识字类,二是经史类,三是文选类。其中最具扎实基础的是识字课本。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就很重视儿童的识字教育,那时已出现了《史籀篇》、《凡将篇》、《训纂篇》、《急就篇》等蒙学读物。《急就篇》保存至今,西汉史游著,大抵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韵语,以七言为主,共2144个字,主要用于识字教学,同时还教给儿童一些常识。南北朝后,出现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相传为南北朝梁周兴嗣所编,不重复地把一千个字按一定内容编排起来,有条理,且押韵。《百家姓》为宋人所编(作者不详),共472个字,全是姓氏的组合。《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璘所编,共1440个字,内容广泛,句式灵活,押韵上口,流行长久。这三本书互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较固定的集中识字教材。其它识字教材还有“杂字”课本和韵语读物。前者始出于南北朝,内容通俗,乡土味浓,适合于下层社会人家子弟学习;后者内容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和了解历史掌故、各种知识,趣味性强,便于记诵。它们既是识字教材,又是培养读写能力的教材。经史类主要有“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的统称,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为其作注,编成《四书章句集注》,使之“便于童子之习”,不仅是向学生灌输封建伦理思想的主要材料,也是历代科举考试的标准书。“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统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编,它的不少篇目被选入各种文选本。文选类中的文章体裁多样,文质兼美。最早的一部是南北朝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选录了“远至周室,迄于圣代”130位著作家的752篇文章。因多选名家名篇,且按文体分类编排,适用于语文教学,逐渐成为重要的阅读补充教材和写作范本。此后,古文选本层出不穷,而且日益为便利学生着想,编排体例也日见缜密、完善,如《文章正宗》、《文章轨范》、《古文关键》等,而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选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每篇有简要评注,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它语文教材还有知识书和工具书,如《文字蒙求》、《尔雅》和《说文解字》等。《书言故事》、《日记故事》和《千家诗》等也曾用于语文学习。
古代的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在体例上也含有不少不科学的因素。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就与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理论说明有关。但是,那些反映民族精神和生活哲理并具文彩的典范文章很多还保留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特别是普遍的文选式编排方式还是当今编辑语文教科书的基本形式。

☚ 编辑采访   中国现代的语文教材 ☛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Zhongguo gudai de yuwenjiaocai

从夏商到清朝末年共3000年间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我国古代没有“语文教学”的概念,语文是与政治、哲学、伦理、历史、地理等学科混杂在一起的,语文教育的因素渗透在以上各科中。为解决儿童的识字问题,历代编纂了很多蒙学课本。先秦两汉时代已出现了 《史籀篇》、《凡将篇》、《训纂篇》、《急就篇》等读物。南北朝后,出现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三部影响广远、虽无明文规定却基本上全国“统一”使用的语文识字教材。这三部教材中虽有浓厚的封建伦理纲常观念,有些知识内容也脱离儿童实际,但它们配合使用, 基本上满足了让儿童能掌握两千常用汉字的要求。此外, 历代还间或编有 《杂字》、《开蒙要训》、《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作为辅助教材;它们或大量教授生活常用字,内容通俗、乡土性强;或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并使他们了解历史掌故及各方面知识,趣味性强、便于记诵。它们既是识字教材,又是培养读写能力的教材。儿童“开蒙”之后,才开始阅读经史著作,它们中最重要的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 ( 《诗》、《书》、《易》、《礼》、《春秋》)、《左传》和 《资治通鉴》等书。它们不仅向学生大量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而且是历代科举考试所指定的标准教材。辅助性读物则有《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古文观止》、《东莱博议》之类。明朝开始兴“八股文”,并以 “八股文”取士。参加科举的学生,不熟读八股文便无法应考,也就无法达到升官发财、显亲扬名的目的,所以又有大量的八股文选本、范本问世,它们既束缚思想,文笔又味如嚼蜡,毫无价值可言。至清代末年,维新思想传入我国,遂有新语文教材问世。我国自编的语文教科书,最早的为1827年南洋公学陈懋志等人编的 《蒙学课本》与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读本》。较好的识字教材则有《识字贯通法》、《文话便读》与《字课图说》,被指定为全国蒙学堂语文教科书,传统的集中识字和使用韵语的办法至此时逐渐解体, 传统的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相继被废弃。

☚ 语文教师的进修   中国现代的语文教材 ☛
000055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