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蒲桃海南蒲桃俗名鸟墨、紫荆,亦称楠木,属桃金娘科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松而厚,表皮凹凸不平,呈黄灰色至灰黑色,小枝圆柱状,无毛; 单叶如舌状,对生、革质,全缘,叶柄长; 花两性,白色,芳香,常3—5朵生于枝顶,为圆锥花序; 浆果长圆形至圆球形,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见于黎族乐东、三亚、白沙、昌江、临高等地低海拔的疏林、旷野、杂木林中。性耐高温干旱,耐火烧,适生性广。散生在产区南亚热带季雨林、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中。主根深、根系发达,树冠倒卵形,枝叶稀疏四散,抗风力和萌生力均强。常见伴生在油茶、三角枫、厚皮树、小果香椿、英雄树和大果红椤等乔灌木林间。阳春花繁,泌蜜极为丰富,为优良的蜜源植物。由于木质重硬且适中,材色淡褐有光泽,结构细致,纹理交错,耐腐性与抗虫蛀能力强,干燥后不易翘裂、不变形,颇易加工,被列为海南二类商品优质材。供造船、桥梁、建筑、枕木、家具、槛桁、农具等用,深受欢迎。盛夏果熟红如枣、味甜清,肉质软且多汁,可供食用。树皮含褐色单宁和深红色树脂,可提炼栲胶,用于化轻工业。叶片捣碎入药,可治毒蛇咬伤。但产区野生林木长期遭受掠夺或采伐,大树被砍,残林数量减少,资源面临濒危,被国家列为三级重点保护珍贵植物。 海南蒲桃Hainan syzygiumSyzygium hainanensis Chang et Miau,又称黑墨树、乌木。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小乔木,高3~8 m。小枝圆形。叶对生,革质,椭圆形,长8~11 cm,先端尾尖,上面多腺点,侧脉多而密,有边脉;叶柄长1~1.5 cm。聚伞花序腋生。果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2~1.5 cm;萼檐高约5 mm,宽约4 mm。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也有分布。生于低海拔疏林中。树皮含褐色染料和深红色树脂。果可食。 
海南蒲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