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殿前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殿前司

殿前司

宋军事机构名。全称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掌管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名籍,与侍卫马、步二司分掌禁军。统兵官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南宋都指挥使或为虚衔,置主管殿前司公事以代其任。殿前都指挥使也称“殿帅”。

☚ 司天监   都指挥使 ☛

殿前司

又称“殿前都指挥使司”或“殿司”。五代后周军事机构名。与侍卫司分领中央禁军。最高长官为殿前都总检,下设殿前副都点检,殿前指挥使,殿前副指挥使和殿前都虞侯。所辖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诸骑、步禁军。北宋沿置。所不同者,该司已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而以殿前都指挥使为殿前司最高统帅。殿前副指挥使为次官。南宋则多以资浅望轻者主殿前司公务,故该司长官成为虚职。

殿前司

殿前司

军事指挥机关名。宋代置。节制禁卫诸军。《宋史·职官志》: “殿前司: 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1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蕃卫、戌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而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在都指挥使之上,后不复置。人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禁卫卤簿仪仗,掌宿卫之事。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为之,而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 资序浅则主管本司公事,马步军亦如之。备则通治,缺则互摄。凡军事皆行以法,而治其狱讼,若情不中法,则禀奏听旨。骑军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班、东西班、散直、钧容直及捧日以下诸军指挥。步军有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以下诸军指挥。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御龙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骑军、步军,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厢都指挥使,捧日、天武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以其职隶于殿前司。”

☚ 典军司   殿前澉浦水军 ☛
殿前司

殿前司

宋代军队统率机构。全称为殿前都指挥使司,源于后周的殿前司。北宋沿置。掌管扈从皇帝的侍卫亲军殿前指挥使、御龙直、内殿直、捧日左右四厢等骑、步军,并与马军司、步军司分掌全国禁军。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1员。殿前都指挥使俗称 “殿帅”,多为皇族、勋戚充任。宋初,太祖使其弟赵匡义为殿前都虞候,掌侍卫亲军。南宋时职权渐小,仅掌管诸州班直及殿前司军。金代设殿前都点检司,护卫宫廷,其长官称为殿前都点检兼侍卫将军都指挥使。

☚ 三衙   马军司 ☛

殿前司

亦称“殿凤前都指挥使司”或“殿司”。五代后周时的军事机构名。与侍卫司分领中央禁军。最高长官为殿前都总检,下设殿前副都点检,殿前指挥使,殿前副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所辖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诸骑、步禁军。北宋沿置。所不同者,该司已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而以殿前都指挥使为殿前司最高统帅。殿前副指挥使为次官。南宋则多以资浅望轻者主殿前司公务,故该司长官成为虚职。

殿前司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西夏语音“北与啰”,掌京师军队。天盛年间(1149—1169)设8正、8承旨、10都案、60案头。

殿前司

官署名。五代时后周始置,与侍卫司共同分领禁军,侍卫司所领为马步军,殿前司所领为殿前诸班直,是皇帝的近卫。《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记周世宗“召募天下豪杰, 不以草泽为阻……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为殿前诸班。”其主官称殿前都点检,其下有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等职。宋沿置,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之职,故至宋代废正副都点检之职不置,以殿前都指挥使为主官,下设殿前副都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佐之。所辖有殿前各班直及捧日、天武左右四厢等骑步军。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的名藉,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之政令皆总之。南宋时殿前司所辖只有本司一支大军,驻屯在临安府,往往只设主管殿前司公事作统兵官。其下所属有干办公事、主管禁卫、准备差遣、准备差使、点检医药饭食、书写机宜文字等。西夏仿宋制设殿前司,以殿前太尉为主官。辽金置“殿前都点检司”,参见该条。

殿前司

禁军官司名。


职源与沿革

始置于后周。后周广顺二年设殿前都指挥使(《玉海》卷139《三衙》、《宋史·李重进传》)。两宋沿置。


职掌

掌殿前诸班、御龙诸直、骑军诸指挥、步军诸指挥官兵名籍,及统制、训练、轮番宿卫与戍守、迁补、赏罚之政令(《宋会要·职官》32之4)。


编制

❶诸班(骑兵):有殿前指挥左、右二班,内殿直左、右二班,散员左、右二班,散指挥左、右四班,散都头左、右二班,散祗候左、右二班,金枪班左、右二班,东、西班(包括弩手、龙旗直、招箭班)共十二班,散直左、右四班,钧容直二班等等。诸班军官:各置都指挥使、指挥使、都知、副都知、押班(《通考·职官》12《殿前司》、《宋史·兵志》1《建隆以来之制·骑军》)。
❷御龙诸直(步兵):有御龙直左、右二直,御龙骨䤪子直左、右二直,御龙弓箭直五直,御龙弩直五直。御龙诸直军官:四直都虞候,(诸直各置)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宋史·职官志》6《殿前司》、《宋史·兵志》1《建隆以来之制·步军》)。
❸骑军:有捧日左、右厢各四军,军的番号为捧日左射、捧日𨱊直、捧日弩手,及捧日第五军、第七军。军之下为指挥,捧日诸军总共有三十五指挥(京师三十三,雍丘、郑州各一,熙宁并为二十三)。此外,又有归明渤海二指挥(驻京师),拱圣二十一指挥(驻京师),吐浑小底五指挥(治平改为二指挥,驻京师),骁骑二十三指挥(驻京师),骁胜左、右各五指挥(驻京师),骁猛四指挥(驻外),神骑十八指挥(驻外)等等。指挥之下为都。骑军军官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厢都指挥使,捧日左、右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宋会要 ·职官》32之4、《宋史·兵志》1《建隆以来之制 ·骑军》)。
❹步军:有天武左、右厢,每厢各三军,军的番号有宽衣天武、𨱊直天武、左射天武,及天武第五军、第七军。诸军之下总三十四指挥(驻京三十三,熙宁二年并为二十三指挥)。此外,又有神勇上、下军共二十一指挥(驻京),宣武上、下军共二十指挥(驻京),龙骑三军二十指挥(驻京四,余驻外),广勇四十三指挥(每十指挥为一军),广捷五十六指挥(驻外),雄威十指挥(驻外),等等。步军军官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厢都指挥使,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宋史·兵志》1、《宋会要·职官》32之4)。
❺在诸班、直、骑军、步军之上,宋初置殿前司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副都虞候。因宋太祖曾任后周殿前都点检,都点检、副都点检后不复置(《通考·职官》12)。
❻南宋时殿司禁军总额为七万多人,置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护圣军、踏白军、选锋军、游奕军、策选锋军、神勇军、破敌军、明州水军等。绍兴五年十二月后,神武中军隶殿前司,于是殿前司诸军之下官长,以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训练官、部队将为称(《宋会要·职官》32之11、16,《要录》卷158乙酉、卷189甲戌)。
❼吏额:北宋元丰新制,殿前司吏二十八,分案六。吏名有孔目官、勾押官、押司官、开拆官、前行、后行、通引官等。南宋主管殿前司吏名有都吏、副都吏、典史、副典史、书吏、典书、副典书、抄写等。


职源与沿革

后周显德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始置。北宋建隆二年三月二十九日罢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此后不复置(《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3、《长编》卷2癸亥)。


职掌

宋初殿前司最高军职,统领殿前司禁军。


品位

在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之上(《合璧后集》卷54《殿前司》)。


简称

❶都点检。《分纪》卷35《殿前司》:“国朝初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长编》卷2癸亥:“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❷点检。五代后周已有此简称。《宋史·后妃传》上:“及太祖自陈桥还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长编》卷1辛丑朔:“太祖自殿前都虞候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殿前都点检公署在左掖门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