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歸歸(归)Gu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未详得姓之始,《左传》 胡子国。姓归,为楚所灭,子孙或以国为氏; 或以姓为氏。以姓为氏者,世居吴郡。”胡,周代国名(“子”为爵位),故址在今安徽阜阳西北二里。望出京兆。
唐代有归崇敬,兵部尚书;明代有归有光,文史学家;清代有归起先,经学家。

1.guī ❶返回。傅毅《舞賦》:“駱漠而歸,雲散城邑。”
❷向往,歸附。董仲舒《士不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漢書》揚雄《解嘲》:“昔三仁去而殷虛,二老歸而周熾。”
❸趨向。班昭《東征賦》:“且從眾而就列兮,聽天命之所歸。”
2.kuì 饋贈,通“饋”。蔡邕《釋誨》:“齊人歸樂,孔子斯征。”

“归”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归”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ㄍㄨㄟguī1199获得;得到。吴语。浙江金华岩下〖kuei24〗。尔~十块,我~八块。回;回家。吴语。上海〖kue53〗。今朝小年夜了,伊哪能还呒没~。胡明扬《上海话一百年来的若干变化》:「1850—1920年回家曰~。」浙江温州。浙江金华岩下〖kuei24〗。这些东西尔约拿得~勿?◇ 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试毕孩儿及早~。」客话。江西瑞金〖kue44〗、赣州蟠龙〖kuei33〗。四川西昌〖kuei45〗。平话。广西南宁心圩〖kuei53〗。归拢。北京官话。北京〖kuei55〗。把这些往一块儿~~。馈赠;赠送。冀鲁官话。河北玉田。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与人物之辞也,犹山东曰给,江南曰把。」中原官话。山西洪洞。清道光七年《赵城县志》:「以物与人曰~。」山西临猗。1923年《临晋县志》:「以物与人曰~。」晋语。山西。清光绪十年《山西通志》:「以物与人曰~。」山西文水。清光绪九年《文水县志》:「与曰~。」闽语。福建。1922年《福建新通志》:「馈谓之~。」◈ 《论语・微子》:「齐人~女乐。」收拾。北京官话。北京〖kuei55〗。~一下子‖早上起来先~~屋子。干磨。晋语。山西岚县〖kuei223〗。~刀。出嫁。闽语。福建。1922年《福建新通志》:「谓嫁曰~。」《公羊传・隐公二年》:「妇人谓嫁曰~。」章炳麟《新方言・释宫》:「嫁则有家,引伸为家为~。」衰败。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kuei21〗。日子过~啦。倒霉。中原官话。陕西中部。张展华《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旧时富家财产外亡殆尽,破了产叫~,由此引伸倒霉叫~。」鸟类的胃。闽语。广东揭阳〖kui33〗。那。吴语。江苏苏州〖kuE44〗。评弹《文武香球・一马双驮》:「~一只脚踏蹬里踮一踮㖸!」由;让。闽语。广东揭阳〖kui33〗。你去休息,康课~伊去,等下正作你去休息,工作让它去,等会儿再做。

歸归

(8次)
❶回归。夕~次于穷石兮《离》~何忧《天》 羌灵魂之欲~兮《章·哀》 车既驾兮朅而~《辩·二》 ~反故室《魂》 汩徂往而不~《哀》 王孙游兮不~《士》
❷归属;指趣。皆~䠶𥷤《天》

❶婦人謂嫁曰歸。《詩經·召南·江有汜》: “之子歸,不我以; 不我以,其後也悔。”鄭玄箋: “婦人謂嫁曰歸。” 《詩經·齊風·南山》: “魯道有蕩,齊子由歸。”鄭玄箋: “婦人謂嫁曰歸。”
❷讀曰“夔”。《尚書中候》卷上: “授司空,禹稽首讓於益歸。帝曰: “何斯若真!” 鄭玄注: “益歸,賢者,堯臣。歸,讀曰夔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歸gui

9A77
“归”的繁体。

歸guī

G137
“归”的繁体。

〖歸〗 粵 gwai1〔閨〕普 ɡuī

❶ 歸宿,女子出嫁。《禮記 . 禮運》:「男有分,女有〜。」(分:本分,指工作。)
❷ 返歸,返回。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浣女。」
❸ 歸還,有成語「完璧〜趙」。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不入,臣請完璧〜趙。」
❹ 歸附,歸順,投靠。《史記.刺客列傳》:「樊將軍窮困來〜丹。」(樊將軍:指樊於期。丹:指燕太子丹。)
❺ 匯合,聚集,歸邊。《論語.顏淵》:「天下〜仁焉。」(天下都會歸向仁義這一邊。)

歸,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籀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从帚, 𠂤聲。或説从𠂤从帚, 帚亦聲。金文或增“彳”或 “辵”作意符。“𠂤”下或增意符 “止”。“歸” 的本義是返回,引申爲歸附、歸屬等義。卜辭、銘文或用返回義。銘文又或用作方國名、人名,又或通“饋”。
楚簡帛文作,“帚”下增飾筆,或有訛變。秦簡牘文作,隸定則爲“䢜”,遂成異體。參見488.追字條、297.師字條、099.婦字條。

歸()


甲骨文合集4268,殷
乙亥卜,永,貞令戉來歸。三月。

甲骨文合集5195,殷
貞王歸。

甲骨文合集5192,殷
貞王歸。

毓祖丁卣,殷周金文集成5396,殷
(歸)(福)(于)我多高此山。

令鼎,殷周金文集成2803,西周早期
王歸(歸)自(諆)田。

䓣簋, 殷周金文集成4195, 西周中期
王命䓣眔弔(叔)父歸(饋)吴(姬)(飴)器。

不其簋,殷周金文集成4328,西周晚期
余來(歸)(獻)禽。

乖伯歸夆簋,殷周金文集成4331,西周晚期
(歸)夆𠀠(其)邁(萬)年日用亯(享)于宗室。

季伯歸鼎, 殷周金文集成2644,春秋早期
季之白(伯)(歸)用𠀠(其)吉金。

歸父敦,文物1985年06期,春秋
魯子中(仲)之子(歸)父爲𠀠(其)譱(膳)(敦)。

齊大宰歸父盤,殷周金文集成10151,春秋
(齊)大宰(歸)父(己)(沬)盤。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0,戰國
《鵲樔(巢)》之歸、《甘棠》之保(報)、 《緑衣》之思、 《=(燕燕)》之情害(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50,戰國
(漸):女䢜(歸)吉,利貞。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104,戰國至秦
其或叚(假)公器,歸之,久必乃受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5,戰國至秦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不如辭,貲日四月居邊。

秦印文字彙編
王歸。

秦印文字彙編
馬歸。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9,西漢
事已輒收臧(藏)。匿及弗歸,盈五日,以律論。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

朝侯小子殘碑,東漢
每休歸,在家匿廉。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璽追嘉錫,據北海相。部城十九,鄰邦歸向。

衛尉卿衡方碑,東漢
歸來洙泗,用行舍臧。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長。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陰,東漢
以病去官,廿有餘,年踰九九,永歸幽廬。

漢印文字徵
漢歸義夷仟長。

漢印文字徵
歸阜。

漢印文字徵
歸趙侯印。

漢印文字徵
楊旂歸書。

漢印文字徵
歸義長印。

漢印文字徵補遺
漢歸義賨邑侯。

石尠墓誌,晉
于時内外,莫不歸當。

慈慶墓誌,北魏
寔亦直道之所依歸,慈誠之所感結也。

檀賓墓誌,北魏
君識否泰於將來,鑒安危於未兆,知雲臺將崩,葦巢難固,遂同裴氏送城歸魏。

元誨墓誌,北魏
宗伯任重,事歸賢戚。

元譚妻司馬氏墓誌,北魏
夭夭攸歸,祁祁是矚,麗矣若神,温其如玉。

竇泰墓誌,北齊
世載有歸,名賢閒起。

符盛及妻胡氏墓誌,隋
春秋八十有一,仁壽四年七月七遘疾,歸義鄉第。

關明墓誌,隋
幽路長歸,昭途永背。

郭休墓誌,隋
是非莫關於口,喜愠不形於色。

任軌墓誌,隋
並當世指南,一時規矩,家風不墜,仁德所歸。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德音空在,朝雲不歸。

楊厲墓誌,隋
遂以難覯,餞君悲别,不共君歸。

李神符碑,唐
景皇帝功高定霸,珪瓚攸歸;鄭孝王業盛經邦,舟驥斯在。

屈突通墓誌,唐
東遊靡歸,酷深於秦帝。

張休光墓誌,唐
馬革來歸,果效班超之願; 家成忠孝,遥徵卞壺之名。

沈知敏墓誌,唐
以天寶二年歲次辛未五月己亥朔十一日己酉,歸窆于洛陽平陰縣邙山之原。

潘基墓誌,唐
方當剋享百年,光膺五福,豈謂東川迅邁,西轡不停,遽發高堂,言歸厚夜。

蔣氏子墓誌,唐
明年秋,始以其櫬歸于邙阜,未至而司馬亦弃養于家。

張審文墓誌,唐
爰自嶺表,扈從歸洛,湖山數千里,號慟不絕聲。

王嵩墓誌,唐
掩櫬東國,歸祔南蠻,泉芳猷永,壙户深寒。

石經周易,唐
不克訟,歸而逋。
《説文》: “歸, 女嫁也。 从止, 从婦省, 𠂤聲。 , 籀文省。 ”
許慎分析小篆字形可從。 因是出嫁, 故从止; 又从婦省; 聲旁爲𠂤。 籀文無聲符。也有研究者認爲,甲骨文以 “帚”爲 “婦”,所以 “歸”字所从的就是 “婦”,非 “婦省”。 甲骨文从帚(婦)𠂤聲。 金文或在甲骨文基礎上增止旁、 彳旁或辵旁。
卜辭“王歸”用歸來義。 金文又借爲 “饋”, 如䓣簋: “王命䓣眔弔(叔)父歸吴(姬)(飴)器。”文獻本義用法例子, 如 《詩經·周南·桃夭》: “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朱熹 《集傳》: “婦人謂嫁曰歸。”
有一種不同觀點: 卜辭和銘文 “歸”字均不用出嫁義,而皆有用歸來義,故“歸”本義可能是歸來。 字从𠂤(甲金文用爲軍旅之“師”)从帚, 會軍隊掃除敵人而歸之意。

☚ 歷   癶部 ☛

(guī)

女嫁也。从止,从婦省,𠂤聲。

歸kjwər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女嫁也。 从止、婦省,𠂤聲。 ,籀文省。 (二篇上)
可能不是形聲字,而是表達於歸嫁時要帶一把故鄉的泥土? 籀文作止帚,大概與古時歸嫁的習俗有關,帶一把掃帚回娘家? 不久前尚有嫁女以雞隨行之俗。或遠行者怕到陌生地而水土不服,亦有帶一把故鄉土滲於飲水中的習慣。

☚ 帥   妃 ☛
000011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