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阳修《浣溪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阳修《浣溪沙》《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②碧琉璃滑净无尘。③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④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 ①朱桥:装修有红色栏杆的桥。画轮:雕绘有彩画的华美车辆。欧阳修《采桑子》:“绿柳朱轮走钿车。” ②溶溶:水面宽阔貌。欧阳修《采桑子》:“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③碧琉璃:指水面碧净光滑如碧色玻璃。欧阳修《采桑子》:“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④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荡在花草树木间。萦:缠绕,牵绊。李白《惜余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 【译文】 湖面朱桥上,隆隆地驶过华美的游车,蹄声轻捷,车轮滚滚。溶溶的一湖春水中,沉浸着朵朵舒缓的春云。湖面就象一块碧色大玻璃,鲜亮光滑,洁净无尘。飘荡在路中的游丝,牵留醉醺醺的游客,花那边的春鸟,也声声啼鸣,唤住行人。日已西斜,只得归去,无可奈何惜阳春。 【集评】 明·王世贞:“永叔极不能作丽语,乃亦有之。曰‘隔花啼鸟唤行人’。又‘海棠经雨胭脂透’”。(《艺苑卮言》) 明·杨慎:“‘奈何春’三字,新而远。”(《草堂诗余》卷一) 明·董其昌:“触景赋诗,古人胸次何等活泼泼地。”(《便读草堂诗余》) 清·黄苏:“沈际飞曰:‘人谓永叔不能作丽语。如“隔花”句,“海棠经”句,非丽语耶?”按‘奈何春’三字,从‘萦’字‘唤’字生来,‘萦’字‘唤’字,下得有情。而‘奈何’字,自然脱口而出,不拘是比是赋,读之亹亹情长。”(《蓼园词选》) 【总案】 这首词写西湖春色。朱桥倒影,春水无波;游丝萦路,啼鸟唤人。声光色态,无不令人流连忘返。结句尤佳。春色再好,然日照西斜,人须归去,不得再作赏玩。唯其不得再作赏玩,益见得春色更好。 欧阳修《浣溪沙》《浣溪沙》·欧阳修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这首词写春游湖上的景情,前半片描写湖上春景。“湖上朱桥响画轮”,美丽的湖面上架设一座红色的桥,桥上游人有步行,有乘车,往来如云。“溶溶春水浸春云”,平静如镜的春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形容湖水光洁无尘,犹如碧色的琉璃一般光滑。上片用了三个动词: “响”、“浸”、“滑”,分别写出三种不同的意境,把大自然寂静的风光美同游人往来之声有机地交织在一个画面之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声,人间万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后半片是抒发情感。“当路游丝萦醉客”,湖滨道路上千万枝杨柳在微风中飘荡,好似在挽留着每一位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花丛中传来小鸟的歌唱,好像在召唤着往来的游人,“日斜归去奈何春”,湖上春光虽美,但时近黄昏。西山日落,晚霞飞来,只好归去了。“奈何”二字,流露出作者此时此刻无限惆怅的心情。 欧阳修《浣溪沙》《浣溪沙》·欧阳修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是描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春景,也微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苦恼心情。词的上片,描写颍州西湖,画船荡漾,游人如织。“堤上游人逐画船”,只用一个“逐”字,生动地描写出了游人熙攘、热闹非凡的情景。“拍堤春水四垂天”,写出了春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美丽图景。“绿杨楼外出秋千”,他又用绿杨湖畔的美人正在玩弄秋千,作为西湖的陪衬,更显出了西湖的妩媚,这“出”字用得极妙。下片,写欧阳修自己游西湖的情景,首句用自我调侃的语气: “白发戴花君莫笑”,老年人插花,表现了欧阳修的乐而忘形,其实这个“乐”是苦中作乐。“六么催拍盏频传”,“六么”,曲调名; “拍”,节拍。这是说,在船上急管繁弦,频频举杯。结句“人生何处似尊前”,字里行间,道出了宦海浮沉、政治苦闷的心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