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粮间作小气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粮间作小气候linliang jianzuo xiaoqihoumicroclimate in crop and tree interplanting

在农田上, 按一定规格植树和间种农作物所形成的一种农田小气候。林木和农作物间种, 有利于调节和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物质产量, 增加经济收益。中国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实行了桑粮间作。近代有泡桐、枣树、杮树、杨树、池杉和小麦、水稻、大豆、花生、薯类及瓜类间作等多种形式, 但以桐粮、枣粮间作范围较大, 一般林木种植密度多以5米×40~60米株行距为多。通常以农为主, 间作林木。中国对林粮间作小气候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光 间作区光照条件强弱与树高、冠幅、密度、行向、季节以及太阳高度等因素有关。种植密度大和夏、秋季枝叶茂密时透光率小, 冬、春季树木无叶期间则接近全光照。树高冠大时,间作地被遮荫的范围增大。据测定株行距5米×30米, 树高13~16.2米, 冠幅6.4~8.5米的间作地中, 其光照度相当于无林对照区的75%~86%。林木遮光范围与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很大关系,它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一年之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以夏至日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中午), 因此, 夏至日以前向夏至日接近的日期, 林木遮光范围逐渐缩小; 夏至日以后的日期,林木遮光范围逐渐扩大。一天之中,中午的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则午前至中午这段时间,林木遮光范围逐渐缩小; 中午以后,林木遮光范围逐渐扩大。太阳高度角对林木遮光范围的影响,又与林木的种植行向有关。不同的种植行向,使林间农田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光照度有很大的差异。据河南省鄢陵县对南北树行日观测资料 (4月15日) 表明: 7时、8时、9时、12时树冠遮光范围逐渐缩小, 依次为树高的1.58~4.5倍处、0.76~2.2倍处、0.48~1.4倍处、0.16~0.5倍处, 12时以后树木遮光范围又逐渐扩大;14时、16时、18时树冠遮光范围依次为树高的0.24~0.7倍处、0.51~1.5倍处和2.04~5.8倍处。东西树行影响光照季节变化明显而日变化影响较小。
风 由于林木对风速的阻挡作用, 可使间作地的风速具有明显的降低。如在株行距5米×20米~5米×60米, 胸径16~35厘米, 树高6~13米,枝下高2.7~5.3米, 冠幅4.6~8.4米的间作区, 观测结果,风速可降低21~55%。其风速减弱程度, 随着树高、株行距以及面积的增大而增加, 反之, 防风作用则小。
湿度 因间作地风速小, 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水汽在间作区停留时间长, 树木根系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通过树叶蒸腾将水汽散发到间作区, 树木遮荫使气温略低, 减少了间作区的蒸散作用。上述原因提高了空气湿度。间作地与无林对照区相比, 空气相对湿度白天平均增加9%左右, 夜间增加4%左右。旱季间作区湿度增加显著, 雨季, 间作区的湿度增加较少,甚至有低于无林对照区的情况。
温度 在夏秋的晴天,间作区由于树木遮荫和蒸散耗热可使气温降低。在深秋和冬季,因间作区风速小,湿度大,树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增温作用。据河南省民权县1976~1978年4~8月测定, 间作区比无林对照区:白天气温降低0.4~2.4℃,夜间4月中旬和6月上旬降低0.2~1.0℃, 8月增高0.2~1.7℃。

林粮间作小气候microclimate in crop and tree interplanting

按一定规格在农田上植树和间种农作物所形成的小气候。通常以农为主间作林木。间作地光照条件与树高、冠幅、密度、行向、季节以及太阳高度等因素有关。夏秋季节枝叶茂密和种植密度大时,透光率小;冬春树木无叶期间则接近全光照。林木遮光范围与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密切关系,它随太阳高度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不同种植行向,使林间农田光照有很大差异。例如,东西树行,对光照的季节变化影响明显,而对日变化的影响较小。夏秋的晴天,间作区由于树木遮荫和蒸散耗热,使气温降低。而冬季因间作区风速小、湿度大,树冠能较多地吸收长波辐射,具有增温作用。间作地风速小,蒸散的水汽能滞留较长时间,使空气湿度较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