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Cì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贵池、浙江之余姚、福建之邵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束Shū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平声”部。“附平声疎氏”,盖由疎氏所改。郑樵注 “疎” 云:“望出东海。汉太子太傅疎广。”“疎” 亦作 “踈”,——“踈氏避王莽之难去 ‘足’ 为 ‘束’; 又云: 疎广之曾孙彦,避王莽于太原,改为太傅氏。” 《汉语大字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俱音shù,盖古今音变所致,姑兼收。
束Shù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云南之陇川、路南,贵州之从江,广东之新会,湖北之监利,安徽之贵池、泾县,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汉语大字典》亦俱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载,归“入声” 部。郑樵注云: “ 《晋书》 疎广之后。曾孙孟达避王莽乱,自东海徙鹿山,因去 ‘足’(疋) 为束氏。望出南阳。” 或音shú,与此不同调。姑兼收以备考。 西晋有束哲; 元代有束崇芳,诣军门救父,以孝称; 明代有束清,知县,以廉称; 又有束春,任御史。 束shù❶綑,縛。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加漆絲之纏束。” ❷量詞,脯十條爲束。見“束脯”。 ❸帛五匹爲束。見下。 束 束shù❶捆束,缚。《鄘风·墙有茨》三章:“墙有茨,不可束也。”毛《传》:“墙,所以防非常。茨,蒺藜也。束而去之也。”王先谦《集疏》:“束,是总聚之义,总聚而去之,言其净尽也。”《小雅·白华》一章: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毛《传》:“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郑《笺》:“白华于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王先谦《集疏》:“言白华已沤而为菅,更得白茅以相缠束,则端成洁白。” ❷一捆,量词。《王风·扬之水》一章:“扬之水,不流束薪。”毛《传》:“扬,激扬也。”郑《笺》:“激扬之水至湍迅,而不能流移束薪。”《郑风·扬之水》一章:“扬之水,不流束楚。”毛《传》:“扬,激扬也。激扬之水,可谓不能流漂束楚乎?”《唐风·绸缪》三章:“绸缪束楚,三星在户。”王逸《楚词·九歌》注:“绸缪,束也。《诗》曰: ‘绸缪束楚。’”朱熹《集传》:“户,室户也。户必南出,昏见之星至此,则夜分矣。” ☚ 甫甫 束矢 ☛ 束读音sh·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书玉切,入,烛韵。 ❶;缚。 ❷小;把。 ❸约束;限制;束缚。《玉篇》:“束,约束。” ❹聚;聚集;敛缩。颜师古注:“束,聚也。” 上一条: 述 下一条: 漱 束〔shu〕 1.jid xant: ~裤腰带。jid xant ghob xid jidnkeud.2.doul: 一~稻草。addoul ghead noux.3. shand:一~线。ad shand ghob zeix. 束手束脚 〔shu shou shu jiao〕zhanx deut zhanx doul. 束ㄕㄨˋshù二2497①名套子。闽语。福建厦门〖 〗。②名麻将牌中的一类牌,刻作束形。吴语。上海〖 〗。③动拧(干)。闽语。福建永安〖 〗、三明〖 〗、沙县〖 〗。④动骗。闽语。广东海康〖 〗。⑤量表示不定的少量,相当于「些」。吴语。浙江绍兴、诸暨王家井。   束shù❶捆住;限制 △ ~缚|管~。 ❷聚集成条状的东西 △ 激光~|神经~。 ❸表示计量 △ 一~百合花。 ❹姓。 【注意】(一)不读sù。(二)跟“朿(cì)”不同。以“束”为偏旁的字有“速、赖、漱”等。 束❶系;捆:~装︱~身︱~脩(xiu)︱装~︱~之高阁。 ❷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一~稻草。 ❸聚集成一条的东西:波~︱光~︱花~。 ❹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身︱~手︱~缚(fu)︱收~︱管~︱约~︱拘~︱检~︱结~︱~手~脚︱~手待毙︱~手无策︱~手就擒︱~身自好︱无拘无~。 束shù❶ 捆绑,捆束:束发│束之高阁。 ❷ 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电子束。 ❸ 量词,用来表示捆起来的东西:一束花。 ❹ 限制,约束:无拘无束│束手无策。 ❺ 姓。 束shu束带 束发 束缚 束紧 束身 束手 束胸 束脩1(xiu) 束装 管束 光束 花束 检束 结束 拘束 收束 约束 装束 电子束 激光束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 束手束脚 束手无策 束之高阁无拘无束 严加管束 束shù❶捆;系(ji):(宝玉)~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三·66)这红玉也不梳洗,向镜中胡乱挽了一挽头发,洗了洗手,腰内~了一条汗巾子,便来打扫房屋。(二五·557) ❷量词,用于细条而成捆的东西:(宝玉生日)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上用银丝挂面。(六二·1450) 束凡物十曰束。《儀禮·聘禮》:“釋幣制玄纁,束奠於几下,出。” 鄭玄注: “凡物十曰束。” 《禮記·雜記》:“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玄注: “十个爲束。”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醫療器具部 > 計量 > 束 束 shù 估量性計量單位。用於計量草本及蔓莖類藥材。以拳盡量握之,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即爲一束。至漢代,漸爲斤兩所代替。後世本草曾對其重量做了規定,即一束草藥重三兩。始載於先秦典籍。《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人病馬不癇者》:“湮及水三斗,以龍須一束煮。”唐·蘇敬等《新修本草·序卷》引南朝梁·陶隱居曰:“凡方云草一束者,以重三兩爲正。”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棺椁 > 棺束 > 束 束 shù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長度、面積單位(附) > 束 束 shù 古代布帛長度單位名。五匹爲束。《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玄注:“十个爲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八尺曰尋,五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今謂之匹。”按:“五兩五尋”,當作“一兩五尋”。 束shù〖动词〗 系,结(1)。《争臣论》:束带结发。——系好衣带,结好头发。 束shù❶ 捆,绑缚。《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君归赵矣。”邵长蘅《阎典史传》:“应元乘月黑,~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𨺙间。” ❷ 约束,束缚。《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于教也。”《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柱:通“祝”,断。)李白《留别广陵诸公》:“空名~壮士,薄俗弃高贤。” ❸ 聚集。《汉书·食货志下》:“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于帛。” ❹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其人如玉。”《淮南子·氾论》:“讼而不胜者,出一~箭。” 束*shuCAF8 ❶捆缚;系:腰~皮带/~发。 ❷控制;约束:拘~/~身自爱。 ❸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花/一~茅草。 ❹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❺姓。 约束 约束约(约勒;约要;要约) 束(束物;束拘;箝束;缚束;申束;窘束) 绳(绳束;绳检;绳幅;~以纪律) 收(敛收) 律(~己) 缔(取~) 勒(教子~孙) 戢 闲 限止 骄敬 拴缚 矜持 抑制 禁制 限制 裁制 检点 羁检 町畦 加以约束:检辖 绳约 约束心思:闲心 约束意念,使不旁骛:收心 收魂 约束他人:律人 检点言行,有所约束:检点形骸 点检形骸 在社会上自立做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立身行己 对人的言行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拘(拘束;拘挛) 缚 检局 拘束其身:拘絜 束缚,拘束:绊拘 韁锁 拘束,约束:检局 牵累拘束:牵束 严加约束:严勒 放荡之性受到约束:猢狲入袋 胡孙入袋 (限制使不能越出范围:约束)
另见:施加 限制 束缚 规定 范围 放纵 ☚ 约束 自律 ☛
限制 限制限(限止;~于;防限;制限) 束(束缚) 拘(~于) 禁(禁限) 缔(取~) 阂 封(故步自~) 约束 抑损 局定 限制出卖:拘卖 限制等级:限级 限制数量:限量 限剂 限制私人占地数量:限田 规定数量的限制:额限 自己限制自己:自画 局限,限制:局囿 节约限制:节限 约束,限制:检 限管 拘束限制:拘限 隔离限制:隔限 关闭限制:关限 对行为限制得很严格:箝头管脚 (规定范围,不许超过:限制)
另见:规定1 范围 约束 控制 制止 放开 ☚ 限制 局限 ☛
某种形态的物品 某种形态的物品须状的下垂物:苏(流~) 成对成双的东西:双(~手) 对(~联;配~) 鸳鸯(~剑) 雌雄(~剑) 扎成束的东西:把(把子;扫~) 成条把的东西:束(花~;光~) 植物及其他物体上像须的东西:须(须须;触~) 系在物体上垂着的东西:坠(坠子;扇~;耳~)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担(担子;货郎~) 把东西扎在扁担两头的担子:高肩担 插在孔洞里的东西:插子 整齐地堆成的东西:垛(柴~;草~) 带有缝隙的堆积物:隙积 坟状的堆积物:封 排列整齐之物:雁齿 排列有序的华美物品:锦窠 直立的东西:笔管条直 包裹起来的东西:包(肉~;药~) 重迭的物品:百叶(~窗) 不伦不类的东西:四不像 非驴非马 非熊非罴 非罴非熊 ☚ 某种形态的物品 拟状物 ☛
捆束 捆束捆(捆住;捆扎;捆缚;~柴;绳~) 束(束扎;束缚;束置;环束;绾束;角束;收束;栓束) 扎(~采;扎缚) 缄 绑(绑住;绑扎;绑缚;索~) 缚(缚扎;自~;拴缚) 缯 绷 绁 绊 络 缩 结 纮 緤 维 廛 总抓(抓扎;抓劄;抓缚) 勒(~紧) 系(系累;维系) 借 縻 徽 麋裹 括结 缠绕捆束:绕束 环绕扎束:缠(缠束;缠缚;缠绕;缠络;~丝;缠扎;缠约;缠裹;~头)约(约束;~车治装) 络(~纱)萦系 笼络 捆扎缠束:束缚 缠脚:裹脚 绊脚 缠足 扎脚 札足 用绳索捆扎:索约 以绳索缠绕:缳 用结扎线绑扎:结扎 括结 用熟牛皮束物:巩 用竹篾条等捆:箍(~起) 包裹捆扎:封(封裹;封缄;包封) 荐 帕 包扎 包裹 约结 包扎伤口:裹伤 衷创 严密封缄:通封 结扎捆束:括 束缚缠绕:羁缠 束缚捆扎:收束 卷起捆束:卷束 捆束紧: 煞束紧 (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捆束)
另见:绳子 缠绕 物品 人 动物 ☚ 捆、栓、系、包 捆绑 ☛
集合体量 集合体量表示十二、一百、五百的量:打(一~铅笔) 刀(一~纸) 令(一~纸) 用于成捆、成包、成组的量:捆 抱 束(一~鲜花) 包(一~药) 袋(一~米) 套 挂 副(全~武装) 堂 份(一~厚礼) 组(一~电池) 用于成行、成串、成堆的量:行(一~秀字) 排(一~白杨) 列(一~火车) 串(一~钥匙) 挂(两~鞭炮) 堆(一~土) 迭(一~纸) 簇(一~花) 沓(一~纸) 用于成绞、成团、成卷的量:绞(一~头绳) 股 绺(五~长髯) 团(一~线) 卷(一~纸) 用于重叠或聚集的量:层(~~;多~;千~;上~;下~) 重(~~;九~;双~) 摞(一~书) 复(~裙) 沓(一~纸) 窝(一~洋芋)群(一~羊) 涂的层:衣(糖~) 两层的:夹(~层;~衣) 双重 夹在中间的那一层:夹层 一层又一层:重重(~包围) 用于用各种物件装的量:袋(一~米) 包(一~衣服) 篼(一~梨) 箩(一~米) 篮(一~菜) 盒(一~饼干) 箱(一~珠宝) 听(一~香烟) 摊(~子;一~) 用于装载运送的量:担(一~柴) 挑(一~土) 驮(一~板) 用于款项或大批货物的量:宗(一~款项) 笔(一~钱;三~账) 批(一~货) 其他的集合体量:宗(一~心事) 笼(一~猪肝) 席(酒~;一~话) 桌(办一~) 撮(一~盐) 捧(一~枣) ☚ 某种事物的量 单位1 ☛
拴系 拴系栓(~船) 系(系结) 束(~装;~身) 挂 县 绾(绾结) 结(张灯~彩) 纡 绁 维 緤 丽 纽(纽结) 拴系船:系船 维舟 以索系船:缆 拘系马足:絷 用长绳系牛:縼 用套具拴系物体:勒 套住 系于木桩:杙 用缆拴系:缆系 用绳穿起来:串连 串联 穿鱼成串:贯鲜 相互连接拴缚:联系 在条状物上打疙瘩:结(打结) 悬挂系结:悬系 穿好系牢:穿扎 ☚ 捆绑 包 ☛
人或生物量 人或生物量个体量:个 人(~头;~量) 位 员(一~大将) 条(四~汉子) 号(几~人) 口 名 集体量:队 班 排 帮 伙 行 群 批 起 拨 股 支(一~队伍) 干(一~人犯) 种(几~人) 堆(一~人) 人马队伍量:彪(一~人马) 极少的人量:撮(一小~) 表示动物量:头(一~牛) 匹 只 条(一~虫) 个(杀一~) 峰(一~骆驼) 口(三~猪) 腔 尾(一~鱼) 动物集合量:群(一~羊) 批 胎(一~小猫) 栏(一~牛) 圈(一~羊) 窝(一~小猪) 表示植物量:棵(一~草) 株 丛(一~花) 蓬(一~草) 蔸 搂(几~粗) 头(一~蒜) 墩(一~荆条)茎(一~小草) 用于花类物量:朵(一~花) 束(一~花) 用于花、叶、果分开的量:瓣(花~) ☚ 量词 物量 ☛ 束shù书玉切,入烛。 ❶捆缚,捆绑。《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兮。” ❷约束,限制。《后汉书·卓茂传》:“~身自修。” ❸整治,整理。陆游《晓发金牛》:“客枕何时稳,匆匆又~装。” ❹量词。捆。《魏书·李先传》:“人人备青草一~。” 〖束〗 粵 cuk1〔速〕普 shù ❶ 綁,捆。許慎《說文解字》:「〜,縛也。」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君歸趙矣。」 ❷ 約束,約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者也。」
束民间验方或某些古方中对部分蔓茎类药物的计数单位,通常以拳握量之,并切去其两端超出部分为一束,如茅根、苇茎等。现方剂已通用重量单位计数。 束shù❶捆,系。如:束腰带。 ❷量词。如:两束麦穗;一束鲜花。 ❸聚集成一条线的东西。如:光束,电子束。 ❹控制,约束。如:拘束;束手束脚。 ❺姓。 束shù民间验方或某些古方中对部分蔓茎类药物的计数单位, 通常以拳握量之, 并切去其两端超出部分为一束, 如茅根、苇茎等。现方剂已通用重量单位计数。 束shùⅠ ❶ (捆; 系) bind; tie: ~ 紧腰带 tighten one's waistband; 腰 ~ 皮带 wear a belt round one's waist ❷ (控制; 约束)control; restrain: 无拘无 ~ without any restraint Ⅱ (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bundle; bunch; sheaf: 一 ~ 稻草 a sheaf of straw; 一 ~ 美丽的黄玫瑰 a beautiful bunch of yellow roses Ⅲ ❶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beam: 电子 ~ electron beam; 光 ~ light beam ❷ (姓氏) a surname: ~ 皙 Shu Xi ◆束簇 fascicle; 束带 girding; bridle; lacing; spanner band; 束缚 tie; bind up; fetter; bound; constraint; rigid control; trammel; 束缚手脚 bind sb.'s hands and feet; bind sb.'s hand and foot; tie sb.'s hands; hamper the initiative of; 束孔 beam hole; 束控 beam control; shading; 束流 beam; 束射 beam; 束手 have one's hands tied; be helpless; 束手就擒 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 allow oneself to be arrested without offering any resistence; be captured; fold one's hands for capture; submit to arrest with folded arms; 束手无策 be at a loss what to do;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can do nothing but nailbiting; can do nothing to help...; feel quite helpless; find [stick] oneself in the mire; fold one's hands helplessly; fold one's hands without knowing what to do; have no more arrows left in one's quiver; no way out; at one's wits' end; without resources [expedients]; wring one's hands in dismay; up a stump; 束脩 [旧; 书] a private tutor's remuneration; 束之高阁 put [lay] on the shelf; have (sth.)shelved and forgotten; brush sth. aside; bundle [tie] sth. up and place it on the top shelf; lay aside and neglect; lay it on a high shelf — to pay no attention to it; perch on the highest shelves; pigeonhole; put aside from duty [service]; put it away unheeded; put sth. aside and ignore it; refuse to carry out...; shelve; 束状 sarciniform; fasciculation 束bundle 束shù❶ 束兵秣马|束戈卷甲|束教管闻|束身就缚|束身受命|束身自爱|束身自重|束手待毙|束手缚脚|束手就擒|束手旁观|束手束脚|束手无策|束修自好|束蕴乞火|束之高阁|束置高阁|束诸高阁|束装待发
❸ 按兵束甲|案兵束甲|绸缪束薪|卷甲束兵
❹ 无拘无束 束束,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象囊橐兩頭用繩索捆扎之狀,本義是捆縛,引申爲約束。又用作量詞。又分化出 “東” 字。卜辭或讀 “東”,或用作祭名。銘文或用作量詞,或用作氏族名。提示: “束” 與 “朿”形音義都不相同,“朿”象樹木或武器上的刺形,後增意符 “刀”作 “刺”,从朿从刀,朿亦聲。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束shù会意字,由木、口合成。甲骨文像把树木或树枝捆紧。本义为“束缚”。以“束”为声符的字有: shu 阴平:疎(通“疏”,疏通) 去声:漱(漱口) sù 速(速度) 簌(象声词) 涑(水名,在山西省) 觫(觫觫,恐惧的样子) 蔌(同“蔬”。“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sòu 嗽(咳嗽) 凁(冷气,寒) sǒng 悚(毛骨悚然) 竦(通“耸”)
剌·束là“剌”是会意字,“从束、从刀,刀者,剌之也。”徐锴说:“束而乖违者,莫若刀也。”意思是说,捆紧了的东西,解开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刀。本义是把捆紧的解开,割开,划开。现写为“拉”,割也。引申为乖违、背离,多作象声词用。作声符有时省去“刂”(如“辣”),或放在右上角变为“刀”(如“赖”),生成的形声字有: la 上声:喇(喇叭) 去声:辣(辛辣) 癞(癞痢) lài 赖(姓氏) 籁(万籁无声) 濑(《说文》:“濑,水流沙上也。”“石濑兮浅浅。”——《楚辞·九歌·湘君》) 癞(即“麻疯”) lǎn 懒(懒惰) tǎ 獭(水獭) 相关链接 1.“敕”与“饬”相通,是会意字。《尔雅·释诂》注:“敕者,相约敕也。”用文字、法令约束,与“治”有相通之处,谐“治”之音,如《后汉书·安帝纪》:“敕身率下。” 2.“嫩”,女、敕会意。“意思是督促人约束自己,引申有修饰的含义。”(《汉字字源》47页)不过,《正字通》说:“嫩”就是“媆”字。媆(ruǎn),柔美貌。 3.徐锴(920—974) 中国五代时期文字训诂学家。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与徐铉合称“二徐”。他们为《说文解字》作注。 束(shù)“ ,缚也。从囗、木。凡束之属皆从束。”(书玉切) 徐锴曰:“束薪也。囗音围,象缠。”甲骨文作 ,象束木之形。金文作 、 、 、 ,和甲骨文字形相近。战国新蔡葛陵楚简作 。“束”构意为缚,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西周早期铜器《盂卣》铭文记载兮公赏赐盂“鬯束、贝十朋”,即“一束鬯、十串贝”。《诗·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其中“束”均用为量词。 束部有三个属字。如“柬”字下云:“分别简之也。从束,从八。八,分别也。”后来写作揀字。再如“剌”字下云:“戾也。从束,从刀。刀者,剌之也。”引申为乖剌义。 束shù(7画)
  【提示】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中部是扁口,不要错写成束。 *束shù7画 一部 (1) 捆绑;系(jì): ~发(fà)|~之高阁|~好腰带。 (2) 限制: 约~|~手~脚|无拘无~。 (3) 聚集成条状的东西: 花~|光~|电子~。 (4)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一~鲜花|一~麦秸。 (5) 事情的末尾: 结~|收~。 束 ☚ 束部 柬 ☛ 束shù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字。从木从囗(围的本字)。 象以绳捆树木形。或加又,象用手捆。商代金文有作两(绳)圈捆木的。金文、篆隶继承从木从囗。 楷书有讹从口舌的口的。是捆住义。如:束发(髪)|束手束脚。组词如:束缚(fù)。转为量词。指捆儿。如:一束鲜花。引申为控制。组词如:约束。 束★常◎常
shù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以绳捆缚树木之形,隶定为“束”。本义表示捆绑、束缚。(一说象扎束两端的囊橐之形,是“東”的分化字。)引申为收拾、控制、聚集成条状或捆状的东西、量词(用于条状或捆状的东西)等。 【辨析】 ❶以“束”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sù:速、涑、觫∣sǒnɡ:悚、竦∣là:剌、辣。 ❷束/缚 这两个字都有捆绑义,区别在于捆绑的对象不同:“束”多用于物,“缚”多用于人。这两个字连用组成“束缚”,则“缚”是中心词,也主要用于人,后多用于抽象意义。束 (shù)从口、木。 【按】即《説文》所謂“縛也”。 束 ☚ 足 秃 ☛ 00000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