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姬归汉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

金代画家张瑀作。题材取自蔡文姬归汉的历史故事,画面描绘文姬归汉途中情景。骑一骏马,头戴貂冠,身披胡服,目视前方。一武士骑马引路,肩扛圆月旗顶风而行。文姬身后有胡、汉官员各一人,胡官面带愁容。官员身后又有侍从、武士紧随。最后一人驾鹰挈犬,快马跟从。画法简练,人物表情生动,表现出长途行旅的气氛。

☚ 耕获图   元明 ☛

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

木版年画。清代民间画家高桐轩作。图中表现蔡文姬别子南归情景。以墨浅刻枯木荒林,穹庐风沙,充满塞北漠漠荒凉之意,表现了文姬舍子难离之情。是清木版年画杰作之一。

☚ 画竹有声图   蜀葵果品图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文姬歸漢圖
文姬歸漢圖  wénjīguīhàntú

金代張瑀所繪人物畫。絹本,墨筆淡設色,縱二九厘米,横一二九厘米。史載漢蔡文姬亂中被掠,居匈奴十二年被曹操贖回,離夫别子而歸漢。圖中文姬著胡裝,北方寬闊臉型,端坐馬上,泰然自若,表情似無宋代畫家所繪悲苦哀怨的複雜情緒,説明金人對文姬這一歷史人物的理解和形象要求與宋人不同。畫面前段一騎引路,旁隨小馬。中部一組,文姬在前,兩旁步行馬伕爲其牽馬,後跟官員、侍從及武士。最後一人駕鷹挈犬,快馬跟從。人物刻劃神態生動,突出北方荒漠中的風寒,用筆簡勁而富有變化,以墨施染,略傅淡色,渲染出長途行旅的氣氛。幅中左上款署“祇應司張□畫”,“張”下之字漶漫不清,郭沫若釋爲“瑀”字。畫上鈐有明萬曆“皇帝圖書”等三璽,並清人梁清標及乾隆、嘉慶、宣統等私家與内府收藏印記。《石渠寳笈重編》著録。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

宋陈居中作,绢本设色。清宫旧藏,本幅有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此图画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流落匈奴,后为曹操遣使赎归汉朝的故事。画幅中下部为汉使持节备驾,蔡文姬与匈奴左贤王临别饯行的场面。左贤王转身酌酒,但仍转眸回视文姬,有依恋难舍之情,文姬则盘膝而坐,面向左贤王。文姬身后两幼子牵衣拥抱,放声啼哭。男女侍从肃立在旁执壶斟酒,汉使仪仗人马在山前后列队迎候,神态肃穆庄严。上部为背景,一片荒凉萧索的塞外气象,土岗沙丘,疏枝蓑草,与人物的悲凉心情互为呼应。画家抓住环境的特点,人物的特定形态,揭示出蔡文姬、左贤王及其亲子之间骨肉分离,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集中刻划蔡文姬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和欲言无声、欲哭无泪的的难堪场面。画幅上的人物、车马、景物都不大,然描绘精微。人物衣纹作铁线描,精紧细致。鞍具器物、持杖服饰、鬓须毛发,皆以韧线写出,笔法精细沉着。山坡轮廓用墨线勾描,淡墨皴染,笔墨轻柔含蓄,风格古朴。画家十分熟悉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因此对塞外景色、匈族服饰、驼马行装的描绘逼真生动,具有历史真实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陈居中,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宁宗嘉泰年间 (1201—1204) 画院待诏,工人物番马,善写北方少数民族的牧放、出猎的生活风物,设色精研,位置清旷。主要作品有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四羊图》等。

☚ 水图   泼墨仙人图 ☛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0:58